YouTuber酷解析《中文怪物》爆紅:勇氣比預算更重要
「2025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24、25日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行,在台法國 YouTuber「酷」分享《中文怪物》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要有「豁出去」的精神,他說,如果等到有人給錢才敢拍,永遠不會有好作品,「大家要先豁出去,對自己的內容有自信,就會有人願意投資。」
「我來台灣八年了,我的中文沒有很好,也沒有字幕,所以講話可能會直接一點。」談到節目企劃起源,酷說,《中文怪物》其實是從頻道上一個小小的遊戲延伸出來。「因為我身為外國人,不習慣看字幕,但台灣人沒有字幕就不知道要看什麼。」他與外國好友開始玩「關掉字幕,看你聽不聽得懂」的遊戲,後來發現「連台灣人都有點困難」,才乾脆邀藝人、YouTuber一起玩。
當團隊開始討論大型企劃時,酷想到韓國節目《黑白大廚》:「我們看到覺得拍得太好,白廚、黑廚的分級殘忍但很好看。」於是他們想做《黑白耳朵》,找 50 名台灣人與 50 名外國人 PK中文能力,「台灣人輸給外國人很丟臉嘛,很好看。」企劃逐步擴大,最後演變成《中文怪物》。
酷透露,企劃執行由他、經紀人阿毛與企劃 David 三人主導,「整個 IP、流程都是我們三個人設計的。大家沒有藉口啦,我們三個人可以做,大家也可以。」團隊沒有找外部製作公司,而是自行找攝影、美術導演與各路工作者,「最有彈性的就是我們自己來,最快。」
節目上線後的迴響遠超三人想像。「我們原本的目標是第一集百萬,後面七、八十萬就成功了。」沒想到播到第六集仍有兩百萬人追看,「讓兩百萬的人去追一個劇,我們真的很驕傲。」
酷也坦言,現在反而背負壓力:「大家太期待第二季了。拜託大家不要期待啦,可能兩三年後你們差不多忘記時再做。」
談到最關鍵的數據,酷說他很重視點擊率。YouTube 的 A/B 縮圖測試功能對他的頻道非常重要,「觀眾會有二十幾部片可以選,所以縮圖的吸引力、理解度非常重要。」
勇氣比資金重要 先做出好作品投資自然會出現
他坦言,自己身為觀眾,非常渴望看到更多好看的台灣內容,但目前台灣 YouTube 還是偏少大型企劃,許多創作者仍追求「CP值高」。他也提到台灣電視節目有很多談話性節目,「因為便宜好拍、換個主題就能做」,但若要觀眾眼睛一亮,產業還是需要突破框架、勇於挑戰。
這次「中文怪物」由他們自籌、無投資人、無製作公司、也沒有電視台合作。「甚至如果全部順利,也可能會虧一兩百萬,但我還是去拍,因為我有自信,覺得大家會喜歡看。」酷說,如果等到「有人給錢才敢拍」,永遠不會有好作品,「大家要先豁出去,對自己的內容有自信,就會有人願意投資。」
他也大方分享一段製作前的插曲。當時團隊拿著 PPT 到處提案拉贊助,「結果廠商都說不要,覺得沒興趣,叫我們回去拍一些外國人吃台灣美食就好。」但節目播出後卻收到許多廠商來信表示「錯過這一波很可惜,下次希望合作」,讓他更確信「先把作品做好,市場自然會回來」。
談到節目成功後的下一步,酷說自己最大的體悟,是意識到「IP的力量」。他觀察到「中文怪物」已經紅到超過他本人,「有人穿節目制服去參加活動,甚至我合作的一個法國高中生,跟大家說他是跟酷的夢拍影片,大家都說『蛤?誰?』但他講『我是中文怪物裡那個誰誰誰』大家就說『我有看!』」這讓他感受到,在 YouTube 上,IP 完全可以蓋過創作者個人形象,「這一次證明了 YouTube 也可以做出 IP,不只是靠臉吃飯。」
《中文怪物》不只娛樂 也推廣中文
觀眾留言中有人直接打賞 6,590 元,也有許多人表示要拿節目教外國朋友中文。
酷說:「我們的重點不是錢,我們想推廣中文這個語言,也想推廣來台灣學中文是正確的決定。片中的外國人都在台灣學中文,他們講得那麼好,如果你想跟他們一樣,就要來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