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濕對抗冬季搔癢症 皮膚保養2重點

天氣漸漸寒冷,皮膚出現乾燥、緊繃、搔癢、脫皮,甚至晚上癢得睡不著,此為冬季搔癢症。(Shutterstock)
天氣漸漸寒冷,皮膚出現乾燥、緊繃、搔癢、脫皮,甚至晚上癢得睡不著,此為冬季搔癢症。(Shutterstock)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

天氣漸漸寒冷,不少人皮膚開始出現乾燥、緊繃、搔癢、脫皮,甚至晚上癢得睡不著,除影響睡眠品質,也可能降低工作效率。此症狀稱為冬季搔癢症,又稱為缺脂性皮膚炎或乾燥性溼疹(皮膚炎)。

當氣溫降低使皮膚血管收縮,加上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缺乏脂質層保水功能,水分容易揮發,皮膚水分含量下降,繼而出現乾燥粗糙、乾癢難耐情形。好發部位於四肢,其中以下肢的前側及暴露在外的頭面部、前胸及頸部等部位,較易出現搔癢。而腰部鬆緊帶束縛處因摩擦的關係,也是好發部位。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藥師葉菁芳表示,預防勝於治療,做好皮膚保養,降低冬季搔癢症發生。尤其是年長者因皮膚老化代謝降低,皮脂腺分泌亦減少,發生搔癢機率較高,更要注意平時的保養。

她也提醒,冬季時有些人喜歡泡熱水澡或溫泉,但過高的水溫容易去除身上油脂,使皮膚乾燥變得更嚴重,對易產生搔癢的患者來說應盡量避免,如果要泡的話,可在水中加入一些沐浴油,或在接觸後塗抹足夠的潤滑霜,以減輕熱水對皮膚的傷害。

冬季搔癢症治療的原則以保養為主,藥品為輔。除了補充身體的水分,皮膚保養也有2個重點:

● 沐浴後盡快拍乾身體過多水分,以免遇風更快流失水分。

● 5分鐘內身體未完全乾燥時塗抹潤膚劑,以補充皮膚的油脂,減少水分蒸發。

若使用潤膚劑仍未能控制病情,可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減低皮膚發炎的情況,如搔癢和紅腫。其藥效有不同強度之分,須按嚴重程度、位置等選擇適當的藥膏。一般局部性類固醇藥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皮膚變薄、色素改變及敏感等。使用時務必依照醫師指示與療程,於患處薄擦使用。

口服抗組織胺則具有抗敏感及止癢的作用。第一代抗組織胺,如chlorpheniramine,有較強的昏睡及鎮靜作用,服藥期間切忌飲酒。其副作用有口乾、視覺模糊、便秘、尿滯留等。若原有尿滯留、窄角性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症狀的患者,使用前應請教醫師。而口服類固醇有較多全身性副作用,通常不會長期使用,但在一些急性或大面積等情況下會使用短期療程,以加強控制病情,但須醫師處方使用。

冬季搔癢症相關藥品。冬季搔癢症相關藥品。(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提供)
延伸閱讀
非青春期痘痘,可能器官出問題?
2025年10月17日 | 1個月前
中醫秋季調理肌膚 為入冬做準備
2025年10月14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