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守護泰雅文化 再增原民文資

楊崇德精通族語與古語運用充分掌握文化內涵及傳統表現形式。(桃園市文化局 提供)
楊崇德精通族語與古語運用充分掌握文化內涵及傳統表現形式。(桃園市文化局 提供)

文/記者徐乃義

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1處原住民族歷史建築、3位口述傳統保存者與1保存團體,以及3位傳統工藝保存者,展現泰雅族語言與技藝薪火相傳。

新增歷史建築為復興區的「Sqiy(志繼)自力更生之碑」,見證泰雅族大豹社被迫離開三角湧大豹溪流域,集團移住至志繼社,後因1934年日人倡導「自力更生」政策,經引入定耕農業的水稻技術與教育,此碑見證志繼社泰雅族人自漁獵游墾,逐漸轉變為定居生活之歷史進程。

復興區歷史建築「Sqiy(志繼)自力更生之碑」承載泰雅族生活軌跡。 王碧珠精通浮織與緯挑技法,圖為織布工作照。復興區歷史建築「Sqiy(志繼)自力更生之碑」承載泰雅族生活軌跡。 王碧珠精通浮織與緯挑技法,圖為織布工作照。(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Lmuhuw口述傳統」是泰雅族語言智慧的結晶,以口說或吟唱方式,在各種場合,將所欲傳遞的訊息以象徵、比喻的手法呈現,承載族群起源、族群遷徙、祖先遺訓等記憶。

目前認定之保存者僅林明福一人,本次審議新增其子Batu Watan(巴度瓦旦)與Tasaw Watan(達少•瓦旦),以及「臺灣泰雅爾族永續協會」為保存者。

Lmuhuw口述傳統是泰雅族語言智慧的結晶,圖為登錄前說明會達少‧瓦旦與巴度瓦旦(右)現身。Lmuhuw口述傳統是泰雅族語言智慧的結晶,圖為登錄前說明會達少‧瓦旦與巴度瓦旦(右)現身。(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達少瓦旦(圖中站立者)為「TAYAL泰雅爾Skaru流域部落群與國家山林治理機關Sbalay和解儀式」。達少瓦旦(圖中站立者)為「TAYAL泰雅爾Skaru流域部落群與國家山林治理機關Sbalay和解儀式」。(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本次也新登錄「Lmuhuw na Tayal『Bngciq』(泰雅族口述傳統─大豹群)」及認定Yukan Tayax(楊崇德)為保存者,其精通族語與古語運用,能完整敘述部落遷徙史、生活記憶與族群互動歷程。

傳統工藝方面,織布文化傳統在泰雅族社會中,不僅具有日常實用與裝飾機能,與信仰、兩性分工等密切相關,亦是祖靈信仰與文化認同的體現。本次審議通過原住民族傳統工藝「Cinninun nqu Sbtunux ru Gogan(泰雅族大嵙崁群、卡奧灣群織布工藝)」及認定Upah Tali(王碧珠)、Lomuy Tali(王碧珍)及Yuri Abaw(宗貞嫻)三位保存者。

會議原擬審議Lmuhuw na Tayal『Gogan』(泰雅族口述傳統─卡奧灣群)及認定保存者陳松明耆老,惟其於今年8月辭世。文化局表示,陳松明一生致力於泰雅文化傳承。◇

王碧珠、王碧珍及宗貞嫻(由左至右)三位保存者皆掌握傳統泰雅織布工藝知識及技法。王碧珠、王碧珍及宗貞嫻(由左至右)三位保存者皆掌握傳統泰雅織布工藝知識及技法。(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王碧珠精通浮織與緯挑技法,圖為織布工作照。王碧珠精通浮織與緯挑技法,圖為織布工作照。(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陳松明耆老一生致力於泰雅文化傳承。陳松明耆老一生致力於泰雅文化傳承。(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楊崇德(圖中舉杯者)2021年一月「桃園市泰雅族大豹群族裔協會」成立祭告祖靈。楊崇德(圖中舉杯者)2021年一月「桃園市泰雅族大豹群族裔協會」成立祭告祖靈。(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