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業到休閒產業 農遊助台東農村成功轉型
現代人生活緊張快速,越來越重視能放鬆身心的休閒旅遊。一種回歸大自然的農遊體驗,近年來已成為國內旅遊新選擇,它不僅讓現代人重新親近土地,為傳統農村帶來新的活力與商機,也有助於農業部長期推動的食農教育。
農遊體驗是一種讓遊客體驗農村文化的休閒活動。內容通常包括在農家採摘當季蔬果、品嘗當地農特產、體驗DIY手做,親身感受人與土地的自然脈動。遊客可依季節或主題自行選擇不同的遊程。
台東縣農會自2016年起,辦理全縣農業體驗競賽,選出優質並有意願的農家,結合各地區農會和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共同輔導農家成長。2018年起,將成熟的業者集結,結合在地旅行業者推出「幸福台東農遊趣」一日遊的套裝遊程。
短短3年,台東農遊體驗已發展超過100種。根據縣農會統計,國內外參加的人數達5萬人次,農遊套裝含周邊收入創造了2億元的經濟效益,增加了台東在地農民的經濟收入,讓傳統農業注入新的生機,也帶遊客認識生長的這塊土地,了解農家的辛勞,讓生產與消費間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環。
目前台東約有60家農遊行程上架,按照南迴線、台東近郊、縱谷線、海岸線分類,還不斷開發有趣的創新玩法,包括採果、製皂、精油、擂茶、蜂王乳體驗、米文化探索、酵素製作等,成為國內相當受歡迎的休閒旅遊方式。
農遊也讓傳統農業轉型升級,達成農業(一級產業)、農產品加工(二級產業)和銷售服務(三級產業)三者結合的產業模式,為肯努力的業者創造更多機會。新冠疫情期間,有許多農家靠著農遊體驗後回購的旅客支持,撐過難關。遇風災產量受損時,農遊體驗也成為農家生計來源之一。
農遊體驗講求團隊合作,縣農會領頭,最貼近農民的各鄉鎮地區農會協力引導農民參與,為老化的傳統農村成功開創了一條新路。過程中可以看到傳統農家的勤奮和樂觀精神,以及農會系統團隊努力推動地方農業發展的積極和用心。
農遊創造多贏 帶動地方農業善的循環
曾獲優秀農業人員的台東縣農會推廣部主任楊素幸是台東農遊品牌重要的推手之一。從剛開始創辦農業體驗比賽至今,她陪伴農民一步步成長,也見證許多農家成功轉型,讓她十分有成就感。
回想當初為何開創農遊體驗,楊素幸說,台東以觀光為主,大活動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遊客,其他時間如何吸引客人?「由於農業體驗競賽很有趣,想讓它永續。剛好阿吉旅行社願意配合,於是開始了『幸福台東農遊趣』計畫,打造農遊專車,4人即可成行,一直持續到現在。」農遊專車上路後,深受遊客喜愛。
「縣農會總幹事戴振東也大力支持,他希望我們好好推廣,要能幫助農民、也要吸引更多青年回來。」有長官的鼎力支持,楊素幸得以全心投入。
台東農遊每季都會推出新的遊程,做成DM放上縣農會官網和農業易遊網。2020年遊程還被農業部選為模組範本,提供全台各縣市參考。楊素幸說,「農家一旦上了DM,等於有一個曝光的機會,外縣市的旅行社也會參考,有時遊覽車會直接帶客人進來。」農遊為鄉村小鎮帶進人流,「很多小農本來不善言詞,現在不用準備,隨時可以跟客人侃侃而談。」
農遊體驗也讓次級產品有了出路不浪費,「例如小的釋迦果可以做手工藝品DIY,提升它的附加價值。」農遊體驗也有助食農教育的推廣,「它就是縮小版的食農教育。遊客看到栽種過程,親身體驗大太陽下農務的辛苦,也知道友善耕作有助於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他會更珍惜這片土地。」
推動農遊近10年,楊素幸樂在其中,「我希望我們做的是一個累積和永續,透過各種方式帶給遊客不同的玩法。遊客吃得好、玩得開心,農民有直接收益,又有客源,這就是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