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上修經濟成長破5 產業「冰火二重天」

中經院指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超乎預期好」,預估年成長率仍達5.45%。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中經院指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超乎預期好」,預估年成長率仍達5.45%。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

中經院於17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受惠於人工智慧(AI)科技商機爆發,以及國際客戶為因應關稅提前拉貨的效應,大幅將台灣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由原先預估的3.05%上修至5.45%,呈現「內外皆溫」的格局。中經院是目前國內主要預測機構中,首家將全年成長率上修突破5%者。然而,專家警告,科技業與傳統產業發展「冰火二重天」,恐加劇社會剝奪感。

出口與投資為成長兩大引擎

中經院指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超乎預期好」。上半年在AI需求與出口暢旺的帶動下,經濟成長率高達6.75%。進入下半年,延續半導體出口的強勁情勢,第三季初估可達5.82%的高成長,儘管第四季因基期墊高而放緩至2.71%,但全年成長率仍可達5.45%。

觀察成長結構,出口與投資是今年經濟的兩大核心引擎。中經院預估,全年商品與服務輸出成長率高達26.59%,對經濟成長貢獻2.95個百分點。在國內投資方面,由於國際AI需求強勁,廠商投資意願殷切,全年成長率估計達10.55%,貢獻2.73個百分點。

相較於亮眼的出口與投資,內需消費表現則略顯平淡。中經院預估民間消費成長率僅1.56%。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分析,主因是過去幾年餐飲零售基期較高,加上國人消費力轉向海外觀光旅遊所致。不過,十一月的普發現金預期將為消費帶來短期刺激。

總體數據亮眼優於美中韓

儘管台灣總體經濟數據亮眼,優於美國的1.97%、中國的4.83%及韓國的0.91%,但榮景背後仍有隱憂。

遠雄人壽風控長儲蓉直言,台灣景氣平均溫度雖呈溫暖,但分布方面,卻呈現科技業一支獨秀、傳統產業備受冷落的「冰火二重天」現象。她警告,由於產業發展極度不均,容易在社會上形成強烈剝奪感,可能引發後續的社會問題。

展望未來,美中貿易角力仍是最大不確定性。連賢明表示,貿易談判過程往往「起起伏伏、走走停停」,很難在短期內有皆大歡喜的結果,但發生極端情況的機率不高,對台灣前景抱持審慎樂觀。

針對中共將稀土作為戰略武器的威脅,連賢明分析,這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偏向間接而非直接,主要受影響的會是半導體設備商,但對於晶片製造本身來說,衝擊相對有限。

赴美設廠是全球布局一環

此外,針對台灣企業赴美設廠的趨勢,連賢明強調,此為全球布局的一環,並非技術流失。他指出,目前台灣最大的挑戰反而是技術工人與工程人才的短缺。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認為,在當前新台幣強勢、利率偏低的環境下,是企業赴美併購、卡位產業聚落的絕佳時機。

中經院同時預測,在高基期因素影響下,2026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回歸常態,預估為2.55%。◇

延伸閱讀
美國共產主義走到哪一步?
2025年10月16日 | 2天前
假日急症中心11月上路 收治輕急症
2025年10月16日 | 2天前
川普上台 逮共諜增5成
2025年10月16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