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可互查財產 廣東新規引爭議

上海普陀區婚姻登記處。示意圖(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上海普陀區婚姻登記處。示意圖(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記者邢度/報導】

廣東近日通過地方立法,首次允許夫妻雙方依法查詢對方名下的不動產與車輛登記。這項被稱為「夫妻互查財產」的新規,被輿論解讀為婚姻信任崩解的縮影。該規定將於2026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根據官媒報導,中共廣東省人大近日通過修訂《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並將於明年元旦正式施行。新法第48條明確規定,夫妻任一方可憑身分證與結婚證,依法查詢配偶名下的不動產及車輛登記情況。

這項「夫妻互查制度」使廣東成為中國首個開放婚姻財產互查的省。消息公布後,支持者認為這是防止財產轉移的制度性進步,但也有不少人擔憂,當婚姻被制度化透明,情感中的信任或將逐步瓦解。

司法制度逐步介入私人生活

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者孫誠(化名)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不僅涉及婦女權益的保障,更是官方對家庭財產透明化的一次制度介入。從本質上說,它將婚姻信任轉化為可被法律驗證的關係。但為何中國至今才引入類似法規,也讓人深思。」

廣州律師馮先生指出,這一條款的出現,反映出中國社會對婚姻中財產隱匿問題的長期焦慮,也體現了夫妻間的不信任,「在我處理的離婚案件中,財產隱匿幾乎成了常態。許多當事人婚前並未建立清晰的財產界限,婚後又缺乏信任機制,導致一方透過設立公司、轉移帳戶等方式隱匿資產。新條款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讓財產狀況更透明,也為弱勢一方提供追索的法律依據。」

他強調,中國婚姻背後反映出社會信任的脆弱,也顯示司法制度正逐步介入私人生活。「以往必須透過法院調查、律師取證等繁瑣程序才能獲得的配偶財產資訊,如今可經由行政管道直接取得。」

婚姻穩定性下滑 離婚率居高

這項制度頒布的背景,是婚姻穩定性持續下滑、信任裂縫不斷擴大。據中共民政部2025年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登記結婚約590萬對,較十年前減少近五成;同期離婚對數達240萬對。
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婚姻登記量雖高,但離婚增幅同樣顯著。根據廣東省民政廳資料,該省2023年離婚登記達21.8萬對,約為結婚登記數的一半,離婚率居全國前列。

多位研究者認為,經濟壓力、財產不透明與性別角色變遷,是導致婚姻信任危機的主要原因,「隱藏財產早已成為離婚案件中最普遍的爭議點之一。」廣州律師陳慧雯(化名)對記者指出,中國離婚訴訟中最大的爭議在於財產分割:「在司法實踐中,特別是女性一方,往往因舉證困難而無法證明對方資產。這條新規在某種程度上,讓弱勢一方在關係破裂前擁有知情權。」

在社群媒體上,許多網民支持廣東的做法。一位深圳女網民留言:「終於可以查清楚他有沒有偷偷買房,不再被蒙在鼓裡。」也有男性網民回應:「如果非得查才安心,那這段婚姻已經沒有意義了。」

有評論人士指出,互查制度表面上是法律創新,實質上是國家對私人情感領域的滲透。制度提供保障,但也可能讓夫妻間的信任建立在文件與權限之上,而非理解與誠實。孫誠最後表示:「互查制度看似保障公平,實則宣告婚姻私密性進一步削弱。當信任需要法律驗證,它就已經不再是信任。」◇

延伸閱讀
中國經濟持久戰 分析:進寸退尺
2025年10月23日 | 7天前
Meta裁減AI部門600人
2025年10月23日 | 7天前
SpaceX切斷緬甸詐騙園區星鏈網路
2025年10月23日 | 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