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雙十國慶 南故宮水舞與無人機秀

十月十一日的傍晚,嘉義南故宮湖畔,天邊染著晚霞。已退休、曾任台灣科技業副總的沈台興,從雲林元長開車半小時特地前來。他說自己原本只是想看看南故宮的水舞秀,沒想到一到現場,夕陽、燈光、水面反射交織成畫,成了他鏡頭裡最難忘的一夜。
傍晚的等待 天空先開場
太陽下山前的南故宮,有著不同於白天的靜謐。沈台興站在湖邊,看著天際慢慢變成橙紅色,鋼構橋的輪廓在光裡顯得格外清晰。
「那時候風很柔,水面反光像一層金粉。」他邊說邊舉起手機,拍下那幾乎靜止的一刻。對他來說,這樣的畫面比任何高階設備的光效都更打動人。
「我在科技業待了一輩子,但這一刻我覺得最美的科技,是能讓人靜下來欣賞自然的節奏。」
七點半準時啟動 光與水的對話
晚上七點半,音樂響起,南故宮湖面瞬間被雷射光與水柱點亮。藍光、綠光、紅光交錯,巨大的「光之眼」裝置在湖中央亮起,水霧化作螢幕,投影出國慶的主題影像。
「那個瞬間真的震撼,我一度放下手機,只想用眼睛看。」沈台興笑說。
他形容那場表演像是一場「水與光的對話」,每一道光線都像有節奏的語言,隨著音樂呼吸。當紅色光束照亮全場,象徵國慶的喜悅,現場民眾拍手歡呼,甚至有人高舉手機跟著錄影。
科技與藝術的融合
沈台興過去長期在科技產業工作,他特別注意到水舞與無人機的結合。「這不是單純的娛樂,而是一種科技展示。」
他指著夜空中閃爍的無人機說:「這些飛行器能在夜空排出隊形、形成圖案,靠的是定位與光控精準的演算法。」語氣裡帶著工程師的習慣,但多了幾分欣賞。
對他來說,科技若能被轉化為藝術,才是真正貼近生活的進步。「這樣的國慶活動,不是讓人看數據,而是看感動。」
水面倒影的餘韻
演出進行到中段時,光之眼變成一圈深藍,湖面反射出一個更完整的圓。雷射光從中心射出,水花隨音樂節奏跳動。
「那一幕像是在看宇宙的呼吸,」沈台興說,「我想到自己工作時,常在實驗室看波紋的數據圖,但今晚的波紋,是活的。」
他特別提到現場的音響震撼卻不刺耳,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那種整體感,讓人覺得自己也被包在光裡。」
無人機升空 夜空的祝福
表演尾聲,無人機緩緩升空,點點白光排列成國慶圖案,在雲層間閃爍。底下的水舞漸漸收斂成柔光,整個湖面像鏡子一樣映出「中」字與紅白光圈。
「那時候很多人都靜下來,沒有人說話。」沈台興形容,那一刻的安靜比任何掌聲都深刻。「那不是炫技,而是一種尊重。」
科技人的感動
活動結束後,沈台興站在湖邊,看著人潮慢慢散去。
他說自己退休後常拍照,但這一晚特別有意義:「我覺得這是一種新的國慶方式,用科技去說故事,也讓人重新感受到節日的精神。」
他笑著補充:「元長到南故宮開車半小時不遠,但這半小時換到的,是一夜的感動。」
從日落到夜幕,從靜謐到絢爛,南故宮的水舞與無人機秀不只是視覺演出,也是一場科技與情感交織的表現。沈台興的鏡頭,記錄的不只是畫面,更是一位科技人對光、影與時間的再一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