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沒錢了」 十一長假消費降溫

數據顯示,「十一」長假期間,消費需求進一步降溫,令已放緩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示意圖。(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數據顯示,「十一」長假期間,消費需求進一步降溫,令已放緩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示意圖。(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夏雨/綜合報導】

在為期8天的中國10月長假期間,中共官媒宣傳旅遊熱潮,比如,火車運輸量超過1億人次等數據。但各界關注的是中國人的消費情況,包括中國人出遊究竟花多少錢等問題。初步數據顯示,「十一」長假期間,消費需求進一步降溫,令已放緩的經濟雪上加霜。

中共商務部數據顯示,十一假期前四天,主要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僅增長3.3%,幾乎是5月假期增幅的一半。交通運輸部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假期期間,全國旅客平均運輸量同比增長6.2%,低於五一假期的增幅(8%)。

《金融時報》報導,上海迪士尼樂園是中國最大的景點之一,吸引了大批遊客。一天下午,樂園外一推銷員以略低於官方價格兜售門票,氣氛依然低迷,「現在大家都沒錢了」他說。

李敖(Li Ao,音譯)是本週近80萬名前往澳門的遊客之一,為了省錢,他睡在澳門24小時營業的賭場裡。30多歲的他來自安徽省,曾是一名水果批發商,最近一直在四處尋找兼職工作,包括送貨司機,「去年我主要在美團工作,因為我找不到其他工作。」他告訴《金融時報》,「只有賺到錢才能花錢。」

奧緯諮詢(Oliver Wyman)分析師肯尼斯‧周(Kenneth Chow)對《金融時報》說,郊野公園或文化遺址等「零成本」場所越來越受歡迎,遊客可以在這些地方擺姿勢拍照,同時節省開支。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惠珊(Hui Shan)表示:「就整體消費而言,增長勢頭或潛在動力並不強勁。客流量很大,但支出卻不大。」

從9月30日到10月4日止,《人民日報》連續5天在要聞版發表署名「鍾才文」的文章,面對經濟持續下行,向民眾喊話,聲稱「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指出,「官媒的喊話,調控政策釋放,是想穩定市場預期,避免負面情緒擴散,但有時也會被視為掩蓋真實情況,或壓抑焦慮,往往適得其反。」◇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龔明鑫:台積電最先進製程仍留台
2025年10月08日 | 6天前
美保守聯盟主席:川普是台灣盟友
2025年10月08日 | 6天前
MLB/賈吉追平3分彈 洋基逆轉藍鳥
2025年10月08日 | 6天前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日英美3學者
2025年10月08日 | 6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