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指台灣成俄輕油最大買家 台塑化:依規採購

圖為俄羅斯的一塊油田。(TATYANA MAKEYEVA/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俄羅斯的一塊油田。(TATYANA MAKEYEVA/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

跨國環保團體10月1日發表最新報告,指台灣在俄烏戰爭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俄羅斯輕油(Naphtha)買家,並點名台塑化為主要進口商。對此,台塑化回應,所有輕油均為公開招標,採購符合國際制裁規範,俄油占比提高是市場機制結果,非刻意調整策略;不過,七大工業國集團(G7)已聲明將對增購俄油的國家施壓,恐增添台灣貿易風險。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等團體共同發表「危險依賴」研究報告披露,台灣今年上半年進口價值13億美元的俄羅斯輕油,成為全球最大買家。報告指出,相較於國營的中油公司自去年起已停止進口俄羅斯輕油,民營的台塑化進口量卻逆勢大增,指其輕油約有90%來自俄羅斯,遠高於戰前的9%。

環團警告,此舉不僅可能間接資助俄羅斯的戰爭機器,也將觸及西方制裁紅線的邊緣,對高度依賴國際合作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及全球盟友關係,造成潛在威脅。

台塑化:俄油占比提高為市場機制結果

針對指控,台塑化發布聲明澄清,依公司內部數據,環團所述的90%有誤。去年俄羅斯輕油占公司進口總量約60%,今年迄今約達85%。若計入台塑化每年自產的300多萬噸輕油,俄羅斯輕油在總用量中實際占比,去年約35%,今年預估約48%。

台塑化董事長曹明強調,公司輕油採購一貫採取公開招標,未限定來源國別,但嚴格要求供應商必須遵守國際制裁,特別是歐盟CN27101290規範,且交易對象及運輸船隻皆不得列於美國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的制裁名單。

台塑化表示,採購價格上限為每桶100美元,符合歐盟規範,並非外傳的45美元。近兩年因國際市場情勢變化,投標的供應商多以俄羅斯輕油交運,導致俄油來源占比提高,此為市場機制的結果,並非公司刻意調整採購策略所造成。

出口方面,台塑化說明,去年銷往美國與歐洲市場總額約新台幣124億元,其中油品占92%。公司強調,所使用的原油100%皆非俄羅斯來源,因此出口至美歐的油品類產品,完全不涉及俄羅斯原油成分。

G7宣布將打擊增購俄石油國家

G7財長會議10月1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採取措施,重點打擊自俄烏戰爭以來持續增加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以及為規避交易提供便利的實體。儘管該聲明未點名任何國家,但已為相關進口行為敲響警鐘。

G7認為,不排除採取包括關稅、進出口禁令等貿易措施,藉此切斷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所得的資金來源。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2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指出,在台美關稅談判期間,出現台灣購買大量俄羅斯輕油的消息,不僅對台灣整體國際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可能也會影響到美方關稅稅率的拍板。

邱達生說,今年8月,美國總統川普就曾簽署行政命令,因印度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將其對等關稅從25%翻倍至50%。但他認為,台灣不是沒有轉圜餘地,應該釋出善意,從企業端強化投標審核、經濟部介入協調等方式,避免再次觸及採購俄羅斯原油的紅線,降低台灣在國際貿易上的風險。

台塑化表示,身為上市公司,一切採購均依法依規。倘若未來國際制裁體系、聯合國或台灣政府頒布更嚴格的禁令,公司將立即遵循,全面配合相關措施。

經濟部能源署2日表示,所有國營事業自2023年起已停止採購俄羅斯石油。然而,輕油目前並非國內管制的進口項目,仍有民間業者採購來自俄羅斯的輕油。另外,因國際持續提出制裁措施,經濟部將進一步瞭解相關管制內容,並與國內相關廠商溝通。◇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美國10月起藥品課稅100%
2025年09月26日 | 8天前
創業意願創5年新高 8成1民眾想創業
2025年09月19日 | 15天前
赴美搶單 台扣件「螺絲」不鬆
2025年09月18日 | 16天前
歐盟擬加速淘汰俄羅斯能源
2025年09月17日 | 1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