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籲搶攻矽光子商機

隨著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需求的迅速成長,傳統電子晶片正逼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面臨嚴峻考驗,矽光子技術被視為延續半導體競爭力的關鍵技術。中經院23日指出,台灣透過四大支柱策略,可望搶攻下世代半導體的龐大商機。
國科會近日宣布2026年度預算將加碼編列5億元、攜手150家台灣廠商,打造「AI矽光子國家隊」,專注推動台灣矽光子的技術發展,為台灣AI時代奠定競爭優勢。
矽光子是熱門應用領域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矽光子是延續摩爾定律、維持半導體競爭力的關鍵之一,透過光的傳輸特性,有效解決傳統電子傳輸的速度與散熱問題。他說,目前台積電等大廠已經將矽光子視為技術突破的重點,台灣應該把握時機,從技術、產業、政策等多個層面共同推動,建立完整的矽光子供應鏈。
中經院第二研究所分析師林蒧均表示,矽光子不僅是近期半導體展會焦點,更是AI新時代不可或缺的科技政策。她說,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近10年的研究,發現生成式AI崛起後,矽光子相關計畫數量與投入金額有顯著成長,尤其是高速運算與資料中心,成為了最熱門的應用領域。
林蒧均指出,當前產業焦點多集中於CPO(共同封裝光學),但美國趨勢顯示,串聯整個系統的Optical I/O(光學輸出入)將是更核心的戰場,台灣矽光子應搶攻下世代半導體商機。
四大支柱布局矽光子
林蒧均認為,台灣可透過四大支柱布局矽光子,第一,建立需求導向生態系,強化EDA設計工具、晶圓代工、先進封裝到終端測試的全鏈路整合。同時,必須提早與資料中心、網通設備等終端應用廠商合作,進行系統級驗證,確保技術能真正滿足市場需求。
第二,善用成熟製程利基。林蒧均表示,許多光學元件對線寬要求不如邏輯晶片嚴苛,這會是台灣成熟製程晶圓廠的轉型契機,除了開發量產,隨性能需求可望再導入更先進製程。
第三,布局測試設備與標準。林蒧均分析,全球矽光子晶片的測試與設備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將是台灣設備廠商的機會。若能開發出國產化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填補國際市場空白,更能為台灣矽光子產業量產提供關鍵支撐、掌握產業話語權。
第四,擴大新興應用藍海,林蒧均說,目前生醫感測、自駕車光達(LiDAR)、高效通訊等領域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她說,台灣擁有強大的資通訊與醫療產業基礎,應鼓勵跨域合作,將矽光子技術導入這些新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