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鬥而不破 專家建議經營台美關係

美中對抗態勢日益明顯,學者分析,雖然很多美國盟友因為關稅而無法適應,但也不太可能在美中之間做選擇,因為與美國的軍事安全合作關係太緊密了。示意圖。(中央社)
美中對抗態勢日益明顯,學者分析,雖然很多美國盟友因為關稅而無法適應,但也不太可能在美中之間做選擇,因為與美國的軍事安全合作關係太緊密了。示意圖。(中央社)

【記者常懷仁/採訪報導】

近期國際局勢動盪,從美國發動關稅戰到中共舉行「九三閱兵」,美中對抗態勢日益明顯。學者分析美中局勢,雖然很多美國盟友因為關稅問題而無法適應,但不可能完全與美國翻臉,因為與美國的軍事安全合作關係太緊密了,而韓國雖親中但不可能完全靠攏中共,日本未來會強化與美國的關係,台灣應加強對美工作,有利於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以來,被認為意在中共,防止中國企業洗產地、對中課以高關稅、要求鄰近中共的國家強化防務合作等。然而,中共日前舉行九三閱兵,包含俄羅斯總統普亭、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等多國領導人參與。

美中對抗趨勢 難以逆轉

針對目前局勢,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向《大紀元時報》表示,美中這兩大國當然希望拉攏其他國家,雖然因為關稅問題,很多美國盟友一夕之間無法適應過來,但不可能完全與美國翻臉,因為這些國家與美國的軍事安全合作關係太緊密了。

王宏仁舉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都有各自問題,但也只是在黨派立場上親中或美國,基本上都有避險行為,也就是在不得罪兩國的情況下稍微往哪邊靠,即便韓國總統李在明與前總統尹錫悅立場有反差,但軍事上與美國分不開,所以不可能完全靠攏中共。

所以,王宏仁認為,美中競爭的方向會持續,只是速度快慢問題。現在川普對中共有一定的忍耐程度,如川普把跟中共的關稅協議談判延至11月,不論是中共拖延或美國容忍,美中對抗有被拉長,但整體態勢仍往對抗的方向走,至少軍事沒有鬆懈,經濟有點趨緩。至於美中局勢是否會如同美蘇冷戰全面對抗?王宏仁認為,有點困難,但有呈現出如此態勢,中共拉攏了一些國家,造成了這種局勢,但狀況不會太糟,美中仍有溝通管道。

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余宗基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前美國總統拜登時期提出對中共形塑戰略拘束的國際環境,也就是讓世界進入冷戰結構,讓極權政權、民主陣營各自歸隊,但拜登時期的民主陣營沒有很強的動機回歸美國,美國也沒有具體手段。

余宗基指出,川普進一步接續拜登政府的新冷戰結構,不僅要對抗中共,也要民主陣營回歸美國領導,現在也可以觀察到主要的民主國家都重新歸隊了,而這次部分參與九三閱兵的國家是希望獲得中共在軍事、經濟方面的援助,是各有所需。

第一島鏈局勢 對台有利

除美中動向外,日本首相石破茂日前宣布辭職,自民黨近期將舉行黨魁選舉,可能人選有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印度總理莫迪日前也與中共黨魁習近平會面;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日前接連訪日、訪美。

針對韓國、日本、印度等國未來方針,王宏仁分析,日本小泉進次郎、高市早苗都重視日美同盟,所以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李在明可能寄望中共在北韓問題扮演一些角色,但軍事外交方面沒什麼需要擔心的;印度方面比較難掌控,因為印方覺得自己選擇較多。

余宗基分析第一島鏈的局勢,儘管李在明親中,但仍選擇美國,中共要求出席閱兵,也只派議長出席;高市早苗或小泉進次郎對中態度,相較於石破茂是比較鷹派的。因此,對台灣趨向有利,對台灣的支持逐漸加強是在預期之中。

各國在美中對抗局勢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領域採取不同態度?余宗基認為,拜登時期很多民主國家會採取避險策略,但川普上任後利用關稅讓民主國家歸隊,不讓其有兩邊討好或兩邊獲取好處。他舉例,李在明競選期間非常仇日,但他訪問日本與日本修好關係,這是做給美國看的,菲律賓也是如此,而他也相信高市早苗或小泉進次郎上任一定會選擇強化與美國的關係,並跟中共保持一定距離。

談到台灣未來,王宏仁建議,日韓等國都重視美國,若台美關係緊密,幫助會滿大。高市早苗挺台,但小泉進次郎最明確的政策是重視日美聯盟,若要影響小泉,除讓其了解台灣外,就是對美工作要做好,讓美國影響日方。

美國是台灣安全最大靠山

余宗基表示,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日前約見國民黨立委、民眾黨主席,可以觀察到美國政策非常清楚,不允許兩邊都想討好,只能選擇跟著美國或中共,所以想要從中共取得經濟或外交利益,如今的空間是越來越渺小了。

余宗基直言,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國都從親中轉向親美,但對美國的依賴都沒有台灣深,而台灣安全的最大依賴、靠山就是美國,周邊不如台灣依賴的國家都做出了明確的選擇,給台灣的答案當然就非常明確。◇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中共32機艦擾台 國軍嚴密監控
2025年09月12日 | 26天前
火箭軍採購案 中共全面清查
2025年09月11日 | 28天前
婚姻登記中心 進校設攤惹議
2025年09月10日 | 2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