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2049科學生活 媽祖遶月太空站特展嘉義登場

國科會推出的「2049媽祖遶月太空站特展」,8月在臺北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1週,日前移師嘉義太空教育館繼續展出。展覽以人文角度出發,運用4G、5G網路技術,規劃多項沉浸式互動體驗,讓觀眾體驗未來生活樣態,展期至2026年9月12日止。
特展以一座漂浮於地月之間、以媽祖為核心意象的「太空站」為敘事主軸,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前往AI與太空科技高度發展的2049年,體驗「全息人」、「虛擬人」與「肉身人」共存的近未來生活樣態,思索人與科技、社會與數據之間全新的倫理關係。
展覽邀集7組藝術團隊,在虛擬「太空站」中創作6項互動裝置,包括福朗提爾號-啟程、假色拍貼機、SpaceLive、月球太空計畫-太空艙B、福朗提爾壹號、80之後。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表示,所有科技發展幾乎都源自於人性需求,展覽透過結合科技研究與想像的藝術創作,呼應晶創人文計畫的目標,就是從人文與社會的角度探討未來世界發展,進一步回饋到晶片等科技應用。
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說,浩瀚的太空仍有太多的未知,太空科技研發每一步都相當艱難,就像明朝顏思齊橫渡黑水溝一樣,要有乘風破浪的勇氣,也需要媽祖慈悲的祝福,嘉義太空教育館希望推廣科學展覽與科技教育,讓孩子在媽祖的庇佑之下,帶來更多啟發。
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指出,特展也與嘉義縣「科學園區×學習場域」的整體規劃結合,特別納入「嘉義縣一日遊學計畫」,預計舉辦70場次,希望激發在地學童的科技素養、創新思維與全球視野,科學教育在嘉義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