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安政策虛設?教團批淪口號

為補足校安漏洞,教育部今年提出補助國中增置學務人力及設置副組長等兩方案,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3日指出,受限於補助比例過低,且符合副組長增設資格的學校僅占5%,讓「補助」淪為口號,呼籲教育部應建立專責專業校安人力制度,並提供穩定經費支持。
全教產理事長林蕙蓉表示,2023年新北市國中生割頸案發生後,教育部在今年提出「補助國中增置學務人力」與「補助國中設置副組長」兩方案,宣稱要全面支持校安,但實際上在各縣市執行時遇到很大困難。
林蕙蓉指出,根據《國小與國中教職員額編制準則》規定,61班以上學校得設置副組長1至3名,但全台國中僅40校合規,占國中比率僅5%,顯示政策無法全面符合校安需求,無法落實。
與會立委柯志恩表示,教育部對各縣市補助比率從30%到50%不等,等於將責任推給地方自籌大部分經費,財政困難縣市非常難以承擔,教育部應修法,建立專責的人力,並提供穩定經費支持,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應立即正視現場需求,修正相關編制法規,建立專責專業校安人力制度,並提供穩定的中央財政支持,才能真正保障師生安全。
教育部:補助地方達1.2億
教育部表示,2023年新北市校安事件發生後,已立即檢討相關規範,並主動編列經費支持,規劃強化學務人力及校安支持方案,且依地方政府建議,提供以校為單位擇一申請「增置學務人力」或「設置副組長」彈性方案,以確保解決學校需求。114年度核定經費新台幣1億2,392萬元。
其中,副組長補助方案為30班1人、31至60班2人、61班以上3人,目前已有基隆市、新竹縣、新竹市、彰化縣、宜蘭縣、桃園市及台南市申請。教育部表示,將於10月中旬關心、了解地方政府執行情形與需協助事項,並於114學年上學期結束後檢討、精進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