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挑戰加劇 工總提四大當務之急

面對美國加徵關稅、地緣政治衝突升溫等挑戰,全國工業總會2日發表〈2025工總白皮書〉,提出四大當務之急,包括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協助業者因應進出口挑戰、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以及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工總理事長潘俊榮強調,國際局勢不穩,政府應帶頭振興經濟,確保成長動能。
工總白皮書涵蓋產業發展、能源暨環境、賦稅暨金融、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等七大領域,共35個議題、138項政策建議。
工總提出缺工等五大挑戰
為掌握產業脈動,工總針對160個產業會員公會進行問卷調查。今年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公會認為缺工、減碳政策、國際經貿、能源政策及產業轉型等五大議題,是當前最大挑戰。潘俊榮表示,這些議題反映產業界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高度關切,政府需優先回應以維持競爭力。
白皮書中闡述了四大當務之急的具體建議。第一項當務之急為「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潘俊榮指出,台灣目前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達400萬戶,老舊建物抗震及防災能力不足,加速都市更新不僅能改善居住安全、提升生活品質,還可帶動營建、製造及服務業等產業鏈活絡。潘俊榮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降低都更門檻、提高容積獎勵,並加速危老重建及都更的進程。
第二項當務之急為「協助業者因應新局下,進出口的挑戰」。工總表示,面對美國重啟高關稅及「再工業化」政策,台灣企業赴美投資成為供應鏈重組核心,政府應協助排除投資障礙、提供海外融資,並推動與美洽簽避免雙重課稅協定,避免企業所得稅及股利稅重複課徵。潘俊榮呼籲強化貿易救濟機制,防範各國過剩貨物傾銷,穩定匯率維持出口競爭力。
第三項為「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工總副理事長詹正田表示,缺工非台灣獨有,但政府勞動力政策回應過慢。他建議擴大開放工業部門引進移工,不限3K(骯髒、辛苦、危險)產業,提升核配比率、降低附加就業安定費、延長移工在台年限,並開發新來源國及開放移工向外拓展,尤其是解決營造業缺口。
潘俊榮:電價絕不能漲
最後一項當務之急為「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隨著AI產業蓬勃,電力需求激增,潘俊榮指出,8月公投顯示社會不排斥核電,政府應盡速完成核電廠安檢,研商延役併聯供電可行性,在安全前提下重啟核電。為因應高關稅挑戰,工總建議緩徵碳費2年,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應對齊國內碳費徵收標準及施行日期。
由於9月最低工資及電價審議會即將召開,潘俊榮受訪時強調,基本工資調漲合理,因大環境不佳、物價也在波動,不能讓員工生活太困難,相信企業應能承受,但電價絕對不能漲,一漲將影響民生。他建議政府編預算補貼台電,減輕負擔,並發動國營事業帶頭投資,產業界將與政府共同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