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證實 現代生活「快節奏」

MIT研究人員對比1980年和2010年波士頓、紐約和費城的街頭影像,分析人們的走路速度。圖為紐約市街頭。(記者黃小堂/攝影)
MIT研究人員對比1980年和2010年波士頓、紐約和費城的街頭影像,分析人們的走路速度。圖為紐約市街頭。(記者黃小堂/攝影)

【記者劉景燁/編譯】

據麻省理工學院新聞網(MIT News)報導,該校的一項研究表明,當代城市居民相比1980年代,走路速度顯著變快,徘徊時間顯著減少,確實可以用「快節奏」來形容。

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了1980年的波士頓、紐約和費城街頭錄影,將其與2010年同樣地點的錄影對比,發現人們的走路節奏顯著加快了。當代人走路速度比1980年加快約15%,在公共場合徘徊停留的時間減少約14%。

相關論文題為〈通過AI探索城市空間的社會生活〉(Exploring the social life of urban spaces through AI),今年7月發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論文作者包括MIT、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以及香港大學的學者。

他們研究了著名城市規劃專家懷特(William Whyte)1980年拍攝的影片,以及耶魯大學教授漢普頓(Keith N. Hampton)和學生2010年在同樣地點拍攝的影片。

除了走路速度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其他一些行為模式的改變。他們發現,當代似乎有更多人願意單獨行動。1980年有約67%的人單獨行走,2010年的比率是68%;1980年有5.5%的人來公共場所是為與一個群體聚會;而2010年的比率降到2%。

論文共同作者、MIT教授拉迪(Carlo Ratti)對MIT新聞網談到,過去在公共空間,人們會更多的看向彼此。「過去那是你可以展開談話或偶遇朋友的地方,那時候你無法在網路上做事。而今天的行為模式,更多的是先發短信,然後在公共場所見面。」他說。

另一方面,論文也提到,當代城市有更多的咖啡廳和其他室內會面場所,這也可能是人們減少在公共空間聚會的原因。

論文作者們認為,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幫助城市規劃師、空間設計師創造或改進公共空間,將城市建設得更宜居。◇

延伸閱讀
睽違29年 台灣奪威廉波特少棒總冠軍
2025年08月25日 | 1個月前
劍魚颱風登陸 越南撤50萬人
2025年08月25日 | 1個月前
大集團也撐不住 酸菜魚餐廳轉型求生
2025年08月25日 | 1個月前
營所稅暫繳 9月起申報
2025年08月25日 | 1個月前
中國大連科技學院 被爆停發工資
2025年08月25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