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遭竄改 華藝致歉15萬捐公益

華藝學術論文資料庫2020年遭爆輸出到中國,卻遭「紅色審查」引發爭議,立委范雲8月20日和4位提告的學者代表邱花妹、伍維婷,公益律師蔡晴羽舉行記者會,公布歷經四年多官司後結果,將由華藝公司正式公開致歉,給付15萬元,並由學者捐作公益用途。
范雲表示,2020年底此事經媒體揭露,引發軒然大波,不少學者紛紛查詢自己的文章,發現從標題、摘要、內容甚至作者都被篡改,一律「滅國」,不僅政府單位必須加上引號,國家還必須改為台灣,變得面目全非、令人哭笑不得。
范雲舉例,如「四個國家」被改成「四個台灣」,「東南亞國家」被改成「東南亞台灣」,作者皮國立,名字「國立」被消失,只剩皮。她也發現自己有關民主、台灣人認同的兩篇論著為例,涉及自由、民主、台灣主體性的文章因觸碰中共敏感神經,自動被消失。華藝忽視紅色審查對學者權益及台灣主權的侵害,導致包含《臺灣社會學刊》在內的國內一流期刊,停止跟華藝合作至今。
伍維婷提到,她和其他教授合著的論文〈當婦運衝撞國家:婦權會推動性別主流化的合縱連橫策略〉、被改成「當婦運衝撞台灣」,論文引用的文獻「國家女性主義」,也被改成「台灣女性主義」,不僅侵害著作權、更讓論文成為國際性別研究的笑話。
而邱花妹遭篡改的論文,是探討2011至2014《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法過程中,環境運動、資本和國家力量如何拉鋸角力。華藝卻配合中國的審查機制,讓「國家」概念全部被置換為台灣,使得讀者無法取得正確的知識內容。
這場訴訟的意義清楚向所有研究者、學術出版機構與各種平台傳達了重要警示,蔡晴羽說,凡是學術內容輸出至中國時,必須正視可能面臨的政治與言論審查風險,每次授權都可能是對台灣主權的侵害跟退讓,應審慎評估未來學術產出要對中國市場的任何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