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台商捲環境汙染爭議 立委提修法

立委與環團協同受害者6日舉行記者會,印尼NGO與台資企業在印尼當地僱用的工人揭露,台資鎳礦產業鏈營運冶煉廠與燃煤電廠,卻未對社區公開排放監測數據。台商被指捲入空氣與水源汙染爭議,讓當地居民、工人等承受企業開發代價。
印尼環境論壇(Walhi)空間規劃與基礎建設專案經理Sawung Rukmono指控,印尼鎳業包含台灣企業在內,毒害了印尼的人民和環境。鎳礦開採也掠奪了原住民的土地和森林。這個狀況必須停止,否則一切都會消失,無法挽回。
立委林月琴呼籲,政府應加速制定具法律效力的企業人權與環境盡職調查法案,要求企業與當地居民實質協商並建立防範與補救機制;盡速設立國家聯絡點,提供海外受害者正式申訴管道。她要求,有爭議的台資企業提出勞動權益改善方案並公布結果;台資企業應立即終止採購違反人權與破壞環境的供應商產品。
立委邱志偉指出,根據現行《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若企業涉及違反國際條約義務或重大勞資糾紛未解決,主管機關本有權不予核准其投資案,但目前實務上卻難以舉出指標性案例,反映現行審查機制缺乏落實與透明。
因此,邱志偉建議,《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修法草案應明確納入人權與環境要件,要求高風險產業或具人權與環境不良紀錄的企業申請海外投資時,與利害關係人實質協商後、制定有效的因應與防範措施、建立執行成效的審查機制定期追蹤、檢視執行成效、並對未履行措施的企業進行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