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開幕 李遠:文化讓台灣人在災難中療癒

文化部長李遠(右2)、立法委員吳思瑤(中)及張雅琳(左2)在《穿霧之境》之境展區,體驗臺灣氣味風土的香氛。(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右2)、立法委員吳思瑤(中)及張雅琳(左2)在《穿霧之境》之境展區,體驗臺灣氣味風土的香氛。(文化部提供)

【記者戴德蔓/台北報導】

2025台灣文博會今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開幕式,文化部以「水風景」為年度主題,喚起社會對水環境、文化生態與生命韌性的關注。文化部長李遠表示,台灣面對極端氣候與頻繁災難,是一個「不斷在摧毀中重建」的國家,而文化正是人們在焦躁與災難中安靜下來、重新省思與療癒的重要力量。

李遠回憶,大學時曾在夏季聽課時聽到老師說,「羊水與海洋的PH值一致,所以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作為海島國家的台灣,天生是「海洋之子」,但在歷史上卻因海防、堤防或政治因素,而與水隔離,如今終於逐步解封,「台灣人面對水風景,嚮往自由,也尋求自我療癒。」

李遠指出,「水風景」不僅是美學的展演,也象徵台灣人在災難中學會勇敢與冒險,並學會面對自由與災害並存的生活條件。他說,8月是一個療癒的月份,歡迎大家走進文博,也可以順道前往國家鐵道博物館,或關注即將在大阪登場的「We TAIWAN」文化世博,用文化的力量療癒自己。

文博會總顧問龔卓軍說,近日台中暴雨單日雨量已超越莫拉克颱風,甚至發生一家五口墜谷的不幸事件,令人警醒。這些災難在文博會策劃初期尚未預見,「但如今卻顯得格外貼切,是一個重要提醒,讓我們重新思考該如何面對極端氣候下的『水風景』。」

龔卓軍並引用作家吳明益對河流的詮釋,指出河流既是滋潤大地的母親,也是受污染的受害者,如今更成為暴力的洪流。他強調:「傳統防災已無濟於事,防洪未來可能是家家戶戶都要學會的事,不能只有政府來做。」

今年文博會展出規模創下歷年新高,預期吸引65萬人次參與。開幕式中,文化部長李遠、立委吳思瑤、張雅琳、總顧問龔卓軍、品牌商展總監汪麗琴等人共同啟動儀式,並以水波燈與乾冰渲染營造出「水風景」意象,象徵文化如水般流動、多元、包容、滲入日常。

文化部表示,今年文博會策展從「水風景」延伸出「接海之島」、「有河之靈」、「穿霧之境」、「台灣萬水」四大主題展區,融合聲音、氣味、走讀等沈浸式體驗,引導民眾從五感認識水文化與生態傳承的交織關係。開幕演出則邀請原住民創作歌手丹耐夫.正若,演唱專輯《林班歌》曲目,唱出霧林生態與原民林業歷史,呼應策展主題。

文化部強調,「文化不只是殿堂中的展覽與表演,更如同水一般,無所不在地流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期盼透過文博會,讓民眾親近文化、參與其中,看見台灣文化的多樣面貌與創意能量。文化策展自8月2日至11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品牌商展」則將於8月5日起在南港展覽館登場,詳情請見官方網站與社群頁面。

延伸閱讀
懸缺1年 政院提名4位NCC委員
2025年07月31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