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辰:台灣認同沒變 大罷免喚起反共意識

主軸為反共的大罷免第一波投票於日前舉行,但一席都未罷免成功。對此,勵志協會27日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議員進行分析,對於本次罷免意義,桃園市議員于北辰認為,本次選舉結果告訴大家,台灣認同沒有改變,只是選民不認同被罷免的立委都是親共的,而這次大罷免最大成果就是喚起反共意識、憂患意識。
大罷免第一波投票有24位立委罷免案、新竹市長罷免案,但一席都未罷免成功。台灣勵志協會舉行「大罷免選後國際媒體」座談會,出席者有桃園市議員于北辰、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匯理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譚耀南、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
于北辰表示,這次罷免活動告訴了所有臺灣人民一件事情,保護臺灣要靠實力,保護臺灣不是靠妥協,如果臺灣人民沒有認同這一點,不會有第三階段的投票,有人說這次選舉結果就如同某位肌肉網紅說的是中國人跟台灣人認同的選舉,但這完全不對。
于北辰指出,這次選舉結果說明一件事情,台灣認同沒有改變,但選民並不認同所有在野黨立委都是親共的。因此,團結是第一要項,不管對方的政治理念是否與你相同,只要是以台灣優先為主的,都要包含、團結,這才是未來方向。
于北辰認為,這次大罷免最大成果就是喚起反共意識、憂患意識,但選票結果告訴大家很多選民不認同要罷免的對象是親共立委,沒有否定臺灣價值,更沒有否定罷團的努力,只是他們有他們的選擇,他們有他們的決定。
本次罷團成員、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指出,大罷免雖沒有成功,但也沒有輸,這次的訴求是抗共保台,因此能讓這麼多人站出來表態抗共,是一大成功,國民黨極力辯白他們與「紅」無關,藍委徐巧芯更公開說她「反共」,這也是大成功,以後就可以監督她是不是真的反共。
曹興城強調,他們一起喚起了反共的意識。為了保護台灣主權他們高喊過,為了拉票他們流汗過,遭到羞辱,他們忍讓過。他們認識了彼此,尊敬彼此、關懷彼此,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贏了這麼多,我們哪有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