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廁所革命 官媒罕批「面子工程」

近日,山西運城市稷山縣村民舉報,村裡投入不少資金建成的新公廁,卻常年掛著鎖。示意圖。(網路影片擷圖)
近日,山西運城市稷山縣村民舉報,村裡投入不少資金建成的新公廁,卻常年掛著鎖。示意圖。(網路影片擷圖)

【記者許蒔/綜合報導】

中共黨魁習近平提出公廁改造升級計畫後,中國各地隨即掀起一場「廁所革命」,造出一些表面「好看」的廁所。但由於是中共黨魁親自提出的項目,過去十年來官媒極少曝光其中亂象。隨著中共高層權鬥日趨激烈,中共央視日前罕見曝光了各地公廁建設中存在的亂象。

習近平在2015年提出公廁改造升級計畫,並多次聲稱新農村建設也要推進廁所革命,緊接著中共政府將「廁所革命」視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針對習近平推出的廁所革命,多地官員拍馬迎合,網傳湖北省專門成立了「湖北省『廁所革命』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中國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6.8萬座,共花費逾人民幣200億元。隨後,國家旅遊局推出第二個三年計畫,2018年至2020年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6.4萬座。

央視《財經調查》7月20日播出的節目中提到,根據「群眾檢舉」,中國農村投入不少資金建成的新公廁常年掛著鎖、關著門,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擺設。

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不少村民反映,這兩年村裡新建了公共廁所,看上去乾淨整潔、設施也全備,但村民們卻很少使用過。當地的村民告訴記者,新建的公共廁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只有村裡有活動或領導來視察的時候才會開放。而就在新建的公廁旁不到100公尺的地方,村民仍在使用的旱廁傳來刺鼻異味。

根據「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平台」上查到,稷山縣2023年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項目(新建公廁)合約公告顯示,計畫用人民幣230.28萬元新建23座公廁,資金來源於政府資金。而上述偶而開放或是從未開放的公廁,都屬於去年新建的23座廁所。針對上述報導,官媒《南方日報》發表評論說,這樣的工程不僅讓民眾煩惱,還白白浪費了公共資源。

《工人日報》發文說,問題的根源在於有的地方將「廁所革命」異化為政績工程。其一,重建設、輕管理,盲目追求公廁數量和外觀「達標」,卻未落實後續的維護責任,甚至為了省事將公廁一鎖了之;其二,脫離實際,忽視村民需求。例如,在缺水地區推廣水沖廁所,卻未配套供水設施,導致廁所建成即「癱瘓」;其三,形式主義作祟,將公廁當成「迎檢工具」,只為應付上級檢查,而非真正服務民生。惠農政策在執行中變味、走樣,損害了政府公信力。

許多網民表示:「不光是農村的,城市裡也有好多成天都鎖著門的公廁,我們社區下邊有個新蓋的公廁,四五年了,一直在那放著,卻從來沒見開放過。」、「廁所只是冰山一角。什麼活動中心啦,什麼足球場啦,什麼籃球場啦,全都是鎖門的。」「建起來的維護費和用水費都是不小的開銷,經濟薄弱的村莊難以承擔。」

有評論認為,在中國不少地區尚未真正脫貧的情況下,應該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解決民眾溫飽方面,而不是搞「廁所革命」這種面子工程。對此,在海外X平台上,有網友嘲諷習近平,「自己以為是千古一帝,實際上他就是叫花子撿了個大元寶,到底不知道怎麼樣折騰才好了。」◇

延伸閱讀
甘肅鉛中毒 專家:官方掩蓋真相
2025年07月22日 | 4天前
YouTube刪除逾1.1萬個中俄宣傳頻道
2025年07月22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