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不會游泳!中市籲:勿隨意放生
台中市一隻蘇卡達象龜日前走失後,被好心民眾裝入米袋送到排水溝裡放生,經飼主尋找拾回,未釀成悲劇。「不是所有烏龜都會游泳!」中市農業局提醒,民眾在路上看到烏龜,檢查後發現腳趾沒有蹼,很可能是走失的陸龜,切勿放進水中造成溺斃遺憾。
農業局說明,烏龜依照生活棲地可概分為澤龜(淡水龜)、陸龜、箱龜及海龜,一般在公園水池、湖泊中常見的巴西龜、斑龜等就是屬於澤龜,為典型適合生活在淡水中的烏龜;浮潛常看到的綠蠵龜及玳瑁,則是屬於生活在海中的海龜,同時也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陸龜」指生活在陸地上的烏龜,陸龜的腳指間沒有蹼,不會游泳。台灣並沒有原生種陸龜,民眾見到的陸龜,主要來自進口或是人工繁殖的寵物龜,常見種類包括蘇卡達象龜及印度星龜等,偶爾會發生陸龜走失事件,因此民眾若在路上看到烏龜,檢查後發現腳趾沒有蹼,那就很有可能是走失的陸龜,切勿放進水中,造成溺斃的遺憾。
農業局指出,在台灣山林唯一陸棲的原生種烏龜為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為箱龜的一種,食蛇龜也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在野外遇見時,千萬不可好奇捕捉、飼養,以免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遭罰。
農業局強調,許多民眾出於愛心,見到遊蕩動物會出手相救,但動物各有不同的棲地及習性,也有可能是走失的寵物;若是見到無外傷、活動正常的野生動物,以「不干擾、不餵食、不捕捉」為原則。若發現有烏龜在路上遊蕩,可以將其移至安全陰涼處,烏龜便會自行回到適合的棲地。
農業局提醒,民眾若看到野生動物受傷,可通報1999。並呼籲飼主,勿讓寵物自行遊蕩,除了危險,更可能演變為外來種的生態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