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不愛你的人 專家解析單戀心態

單戀通常反映的是未滿足的需求或早期的傷痛。(Shutterstock)
單戀通常反映的是未滿足的需求或早期的傷痛。(Shutterstock)

文/記者陳俊村

經常在電影中看到甲愛乙,但乙不愛甲的劇情,而在現實生活中,單戀也時有所聞。除了緣分之外,看看專家怎麼從心理學、生物學的角度探討個中原因。

美國心理學家、作家維爾豪爾(Jennice Vilhauer)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撰文說,大多數人都經歷或目睹有人深深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即使這段感情從未存在過,伴隨而來的痛苦可能不亞於情侶分手。

墜入愛河 啟動大腦獎勵

維爾豪爾指出,愛情不是總是合乎邏輯的。神經科學顯示,墜入愛河會啟動大腦的獎勵系統,尤其是多巴胺通路(Dopamine Pathway),類似成癮物質的作用。浪漫的吸引力體驗會引發強烈情緒和生理反應。

在相愛的男女關係中,大腦會持續獲得獎勵。但在單戀中,往往會追逐斷斷續續的獎勵,例如:對方的一個微笑、一句善意的話語、片刻的關注等。

這種不可預測的強化稱為間歇增強,會增強情感依戀,與賭徒上癮的機制相同,一旦大腦陷入這種循環,就很難擺脫。

神經科學顯示,墜入愛河會啟動大腦的獎勵系統。在相愛的男女關係中,大腦會持續獲得獎勵。(Shutterstock)神經科學顯示,墜入愛河會啟動大腦的獎勵系統。在相愛的男女關係中,大腦會持續獲得獎勵。(Shutterstock)

不是愛人 而是愛上幻想

單戀之所以持續,並非因為對方實際上是誰,而是因為想像中的對方會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擁有哪些特質。

我們經常將自己未獲得滿足的需求、希望或理想伴侶的特質投射到對方身上。當這些感覺得不到回應時,大腦不會放手,反而可能加倍努力構建更複雜的幻想:「如果他們也愛我,一切都會不一樣。」

而且,想像的體驗幾乎可以像真實體驗一樣引發大腦釋放多巴胺。幻想本身就可以獲得情感滿足,那種令人愉悅的化學反應讓人很難放棄。

缺乏結束感 欲罷不能

大腦並不總是能接受結束,尤其是當它帶來痛苦時。即使對方拒絕的語氣很明確,接受它也會讓人感到難受。此時,你可能無法放下,反而會不斷回想對話、想像不同的結果,或是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

這是大腦試圖解決感覺還沒有結束的情緒衝突。從邏輯上來說,它已經結束了,但你的期望與事實差距越大,大腦就越努力去彌合它。這個過程反而讓執著持續,更難放下。

觸及舊有情感創傷

單戀的傷痛有時比預期的還深,因為它觸及舊有情感創傷。如果童年時期的愛是不連貫、有條件或被壓抑,成年後的大腦可能會無意識尋找類似動力,希望最終能撫平傷痛,心理學家稱之為「強迫性重複」。

當一個人感到情感上無法開花結果或遙不可及時,可能會喚醒一種強烈的渴望,不僅是對愛的渴望,更是對情感認同和價值感的渴望。

試圖贏得芳心的那種熟悉的挑戰,與早期試圖贏得感情的經歷相同。但這些嘗試不但無法治癒過去,反而經常加深傷口,引來更多懷疑、不安全感和心碎。

單戀帶來不公平感

單戀最痛苦的部分之一,在於它帶來不公平感。但健康的愛情是雙向的。無論你的感情有多強烈,都不應該要求別人也感受同樣的情感。

這並不意味著你的愛不真實或沒有意義。別人無法回應你的愛,不代表你的價值,而是他們自己的意願、能力或選擇。真正的感情需要的不僅是強烈的感情,還要有共同的興趣、共享的價值觀、持續的關懷和情感安全。

有人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伴隨而來的痛苦可能不亞於情侶分手。(Shutterstock)有人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伴隨而來的痛苦可能不亞於情侶分手。(Shutterstock)

放下和療傷

維爾豪爾表示,當你因單戀感到痛苦時,也許是時候了,仔細檢視你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當你不再追逐某人,不再對他幻想,開始尊重真實的自我時,療傷就開始了。單戀通常反映的是未滿足的需求或早期的傷痛。當你意識到你的價值並非由別人愛不愛你來定義時,你就能重新掌控自己。◇

延伸閱讀
xAI等四公司獲美國國防部合約
2025年07月15日 | 4天前
推能源+AI 川普擬投資2兆
2025年07月15日 | 4天前
澤倫斯基:副總理將領導政府改革
2025年07月15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