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無人機炸中共駐烏領館 零件竟為中國製

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空襲中,敖德薩(Odesa)的中共領事館遭到破壞。烏方調查發現,實施襲擊的無人機殘骸中含有中國製造的零部件,令「中製部件擊中中共外交設施」的情景倍顯諷刺。
俄軍空襲波及中共駐烏領館
7月3日夜間至4日凌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新一輪大規模空襲,涵蓋基輔、敖德薩等多座城市,造成人員傷亡。
中共駐敖德薩總領館在空襲中遭波及,外牆和玻璃設施受損。這是該領館自2023年7月以來第二次在俄軍襲擊中受損,但中方對此未公開譴責。
烏克蘭外交部副部長瑟比加(Andrii Sybiha)7月4日在社群平台X上稱,烏方調查人員在導致領館受損的無人機殘骸中發現大量中國製造的零組件。
他表示:「沒有比這更好的說明普亭如何繼續升級他的戰爭和恐怖活動,同時又將北韓軍隊、伊朗武器和一些中國製造商等其他勢力捲入其中。歐洲、中東和印太地區的安全密不可分。」
烏克蘭安全局(SBU)於7月4日發表聲明,指出在俄羅斯夜間空襲基輔所使用的「天竺葵」自殺式無人機殘骸中,發現標有「中國製造」字樣的零件。這些零件來自中國江蘇的蘇州愛科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據烏克蘭《國防快報》(Defense Express)報導,烏克蘭當局已針對這批中國製造的零件展開調查,並將此次攻擊定性為「戰爭罪」。根據烏克蘭《刑法》第438條,相關刑事訴訟程序已正式啟動。

專家:中俄呈「準軍事同盟」
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告訴《大紀元時報》,俄製Shahed-136無人機早有使用中國零件先例,本次襲擊進一步驗證中方在俄軍工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此次誤擊應視為「友軍誤傷」,不代表中俄關係破裂,反而突顯中共長期提供軍民兩用物資的事實。
鍾志東強調,中俄軍事合作已呈現非公開「準軍事同盟」態勢,俄羅斯借中共維持戰力,中共則借俄場景測試其關鍵裝備技術,為軍事現代化積累實戰經驗。
袁紅冰:中共無法接受俄失敗
近日,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歐洲,王毅與歐盟外交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會晤時坦言,北京無法承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失敗,並憂心美國隨後將戰略重心轉向中共。
資深媒體人方偉在《早安中國》節目中指出,王毅並非隨意表述,而是「奉旨洩密」。王毅試圖表明中共支持俄羅斯並非針對歐盟,而是出於對美國戰略遏制的擔憂。
旅澳法學家袁紅冰6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對俄羅斯的支持並非個別行為,而是政治、經濟、軍事等多領域的「體系性戰略」安排,其根本目的是將美歐戰略資源牽制在歐洲戰場,緩解中共在印太的壓力。中共的戰略底線就是無法接受俄羅斯失敗。
「川普2.0和他的執政團隊顯然已經意識到,中共暴政的共產極權主義全球擴張,是當代世界所面臨的主要危險,也是美國的國家利益所面臨的主要危險。因此他們要進行全球戰略調整,將美國的軍事力量從歐洲和中東地區轉移至亞太地區,以應對中共可能發動的台海戰爭。」袁紅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