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於40歲篩檢大腸癌 發病、死亡風險降近4成
提早進行大腸癌篩檢是否能降低死亡風險,過去缺乏實證支持。臺大醫院研究團隊3日發表最新研究證實,篩檢年齡從50歲提前至40歲,能顯著降低發病與死亡風險。這項研究成果6月12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JAMA Oncology》,成為全球預防大腸癌的關鍵實證依據。
據中央社報導,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隨著生活習慣、環境致癌因子改變,大腸癌呈現年輕化趨勢,是否把篩檢年齡往前,學界和公共衛生領域都很關注。研究由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邱瀚模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發起,結合基隆與台南市逾50萬名40至49歲民眾,追蹤時間長達17年。
邱瀚模指出,國外雖已提早篩檢年齡,但多數僅依賴電腦模擬,此研究為首度真實世界數據。研究發現,提早篩檢組的大腸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年26.1例,顯著低於僅從50歲開始篩檢者的42.6例,死亡率也從每十萬人年7.4例降至3.2例,風險減少超過50%。
在調整多項變因後,邱瀚模說明,早期篩檢組相較對照組的大腸癌發生風險,下降21%至25%,死亡風險則下降34%至39%。若提早啟動篩檢,每檢查1548人即可預防1例大腸癌,顯著優於從50歲開始檢查所需的2079人。
邱瀚模指出,此研究對40至49歲高工作力族群影響深遠,尤其台灣該年齡層發生率高居全球前三名,不能再觀望歐美決策跟進,必須要有自己的對策。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國人每年新發大腸癌約1.7萬人、死亡約7千人,分別位居發生率跟死亡率的2、3位,在整體癌症防治上是重要一環。此次研究證實提早篩檢能強化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未來整體大腸癌防治有很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