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埔大肚山兩管理站揭牌 深化都市綠地永續經營

「青埔管理站」轄管高雄都會公園,7月1日正式揭牌。(自管處提供)
「青埔管理站」轄管高雄都會公園,7月1日正式揭牌。(自管處提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7月1日舉行「青埔管理站」與「大肚山管理站」設立揭牌儀式,正式成為高雄都會公園與臺中都會公園之綠帶及淺山生態專責單位。兩處管理站將肩負生態保育、環境教育與公民參與的重要使命,深化都市綠地的永續經營,成為前進國家公園之櫥窗。

 


青埔與大肚山兩管理站轄管高雄及臺中都會公園,緣起於1988年行政院核定的「臺灣地區都會區域休閒設施發展方案」,由前內政部營建署依據該方案規劃、開發並直接管轄,分別於1996年4月17日(高雄都會公園)及2000年10月28日(臺中都會公園)開園。2019年11月28日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成立後,將兩座都會公園納入代管範圍,如今正式設立管理站,全面負責園區營運與保育工作。 

國家公園署長王成機表示,青埔管理站轄管高雄都會公園,鄰近高市後勁溪,是為改善後勁地區環境品質而規劃。園區前身為台糖青埔農場及垃圾掩埋場,由中央和地方的通力合作設置都會公園。現今園區涵蓋藍綠帶整合特殊生態條件,具備空氣淨化、碳吸存、微氣候調節等都市森林功能,並提供野生動物良好棲地,草鴞等保育物種亦在此現蹤,是都會區難得一見的生物多樣性綠地。 

大肚山管理站轄管臺中都會公園,位於大肚山臺地,屬淺山生態系,不僅擁有豐富自然資源,並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大肚山臺地曾有拍瀑拉族建立「大肚王國」,日治時期曾興建機場,國軍亦於此建築防空降堡,見證各時代發展痕跡。該都會公園自設立以來,積極進行天然林復育及棲地營造,截至目前已種植145種、9,432株原生樹種,其中不乏豆梨、臺灣野梨、刺花椒、馬甲子、庭梅等受威脅物種,逐步恢復大肚臺地森林樣貌,並兼具教育與保育功能。 

王成機強調,未來兩處管理站將以復育生態為核心理念,擴大民眾參與,並結合民間企業ESG合作,發展具有社會參與、環境教育、休閒遊憩與生態保育等多重功能的都市綠地治理新模式,成為國土保育理念下,城市與自然共融的重要實踐據點。◇

延伸閱讀
內政部:讓國家公園之美行銷國際
2025年06月12日 | 25天前
│高雄│海時洞書院 日常中領略海洋
2025年05月12日 | 1個月前
【無魚坊的攝影心視界】攀蜥迎晨光
2025年03月12日 | 3個月前
加州濱蟹釀生態危機 貪吃海獺幫解決
2025年01月20日 | 5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