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光點】邁向自立的第一步

照服員的角色,絕不僅止於執行照顧服務,也是一位促進長輩自立生活的支持者與引導者。(123RF)
照服員的角色,絕不僅止於執行照顧服務,也是一位促進長輩自立生活的支持者與引導者。(123RF)

文/吳政峰(大叔照服員)

照服員在長照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不僅是協助長輩日常生活的重要助手,更是推動長輩恢復自立能力的關鍵人物。

在傳統觀念裡,照服員多被視為「從旁照顧」的服務者,像是協助長輩移動、飲食、洗澡、穿衣、吃藥等基本生活活動。然而,真正有價值的照顧,並非讓長輩事事依賴,而是透過適當的引導與鼓勵,讓他們在安全範圍內練習「自我照顧」,以慢慢恢復日常生活之能力。

舉例來說,若長輩有潛力自行行走或自己進食,照服員應設計適當活動,陪伴在旁,讓其自行完成,以逐步減少其依賴,進而增加其自信與能力。這不僅有助於長輩身心功能的逐漸恢復,也能提升其生活尊嚴與自我價值感。換言之,照服員的角色,絕不僅止於執行照顧服務,也是一位促進長輩自立生活的支持者與引導者。

筆者曾照顧過一位因車禍而導致左腿大骨骨折的陳伯伯,今年約七十歲。陳伯伯車禍手術後雖接合順利,但復健之路卻顯得格外漫長。他的主治醫師曾多次強調,若想順利恢復行走能力,必須每天適量行走,以強化腿部肌力,否則不僅復原速度很緩慢,日後甚至可能無法脫離助行器。

然而,陳伯伯個性比較隨性慵懶,術後返家休養後,總是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起身行動也總是拐杖不離身,非常依賴。而只要一說到「走路」、「復健」,他總是推說腿無力、不方便,或是走幾步就好。看到這樣的情況,筆者很擔憂,心想如果再這樣下去,陳伯伯恐怕真的再也站不起來了。然而,有時候適度的目標與「壓力」,才能幫助病患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於是,筆者努力和長輩及家屬溝通,為陳伯伯訂定一項規定,即在每次服務時間裡,陳伯伯必須完成500公尺的步行訓練,可以慢慢走,累了也可以短暫休息,但服務時間內絕對不能少於這個距離。初期,陳伯伯每走幾步就得停下來歇息,走得很吃力。但筆者始終不妥協,每次服務來訪時總是依約陪走,並記錄長輩每日的行走距離與時間。就這樣,每日500公尺的步行復健,執行了3個月。

關於走路,陳伯伯雖然不情願、半推半就,但日子一久,身體卻也逐漸適應了這樣的訓練。甚至,他也願意放下拐杖、自己起身行走。到了第個月,陳伯伯竟開始在沒有筆者服務的時段中,在家人的陪伴下出門散步,來回路程可達1千公尺。想想,陳伯伯從術後抗拒復健、不想行走,極度依賴拐杖,到現在能夠主動行走,甚至提高目標,他的轉變,無疑證明了——適當的引導與壓力,的確能夠成為前進的動力。

這段復健旅程證明了,只要方法得當,即使是最抗拒改變的人,也能在適當的引導下,邁出自主自立的關鍵一步。而對於所有照顧者而言,如何在「協助」與「鼓勵自立」之間找到平衡,正是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值得大家好好省思。◇

延伸閱讀
【長照光點】照服員不孤單
2025年05月05日 | 1個月前
【長照光點】照顧同理心
2025年04月14日 | 2個月前
【長照光點】照服裡的人性溫暖
2025年02月17日 | 4個月前
【長照光點】照護新挑戰
2025年02月17日 | 4個月前
【長照光點】我的完美日常
2024年12月25日 | 6個月前
【長照光點】讓工作具有生命價值
2024年12月05日 | 6個月前
【長照光點】老病死的體悟
2024年12月05日 | 6個月前
【長照光點】奉獻的意義
2024年12月05日 | 6個月前
【長照光點】鐘點裡的關懷
2024年10月29日 | 8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