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愛好者 「強筋健骨」這樣做

中醫以整體調理與局部治療並重,幫助運動者提升身體機能、預防傷害。(123RF)
中醫以整體調理與局部治療並重,幫助運動者提升身體機能、預防傷害。(123RF)

文/邱柏豪(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醫師)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是全球運動愛好者的一大盛事,也是自我挑戰與健康展現的舞臺。隨著世壯運登場,越來越多人投入路跑、田徑等運動。但高強度訓練若未妥善暖身或忽略身體警訊,容易引發各類運動傷害,為了長長久久運動,爭取好成績,必須做好保健與運動傷害預防。

中醫以整體調理與局部治療並重,幫助運動者提升身體機能、預防傷害。只要氣血流暢、筋骨強健,就能持續享受運動帶來的活力與成就。以下整理常見的運動傷害類型,以及中醫治療運動傷害、改善急性症狀的臨床案例,祝每位運動愛好者安全無傷,跑出精采人生!

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邱柏豪醫師。(馬光醫療網提供)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邱柏豪醫師。(馬光醫療網提供)

|路跑常見運動傷害|

1. 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

俗稱「跑步殺手」。髂脛束是由臀大肌與闊筋膜張肌延伸而成的筋膜結構,自髖關節沿大腿外側延伸至膝蓋。膝關節反覆彎曲摩擦,易造成髂脛束發炎,產生外膝疼痛。

2. 髕骨——脛骨症候群(Patellofemoral Syndrome,跑者膝)

長跑者膝關節反覆負荷,若髕骨位置異常、股四頭肌拉力外偏、大腿內側肌力不足,導致髕骨活動異常摩擦,引發膝關節前方或深部疼痛,嚴重時形成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

3. 髕腱炎(Patellar Tendinitis,跳躍膝)

運動員頻繁跳躍或急停、急跑時,股四頭肌劇烈收縮,拉扯髕腱引發炎症。常見膝蓋前方、髕骨下方疼痛。

4. 脛前疼痛(Shin Splint)

短時間劇烈增加訓練量,或足弓支撐不足、拉筋不足,導致小腿內側下方約1/3處肌肉與骨膜微小撕裂,引發局部壓痛與不適。

5. 跟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

阿基里斯腱連接小腿後方肌群(腓腸肌、比目魚肌等),跳躍、快速起跑時易受損。症狀包含腳跟後方壓痛、晨間僵硬感。

6.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足底筋膜因長期負重、過度運動或舊傷導致微小撕裂,常表現為足跟或足弓內側疼痛,起床踏地時尤為明顯。

 (馬光醫療網提供) (馬光醫療網提供)

運動傷害30,治標也要治本

35歲男性,馬拉松長跑愛好者,跑完42公里後出現雙側大腿外側至膝關節疼痛,下樓梯時加劇,膝下也有熱感、壓痛與輕微積水現象,蹲下時動作卡卡的不順暢。中醫治療採取以下步驟,經2~3週治療,患者疼痛大幅減輕,逐步恢復訓練,並自主進行暖身與保養。

☉針灸療法:取穴雙下肢「風市、膝陽關、膝眼、陽陵泉、足三里」,疏通經絡,消腫止痛。

☉中藥調理:使用獨活寄生湯、麻杏薏甘湯,加減川牛膝、木瓜、威靈仙、杜仲等,達到補肝腎、強筋骨、祛瘀止痛的效果。

☉傷科推拿:進行髂脛束及周邊肌群放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與組織修復。

☉雷射針灸:低能量雷射刺激疼痛部位與穴位,加速組織修復、減輕水腫與炎症。

☉ 功能性運動訓練:加強核心穩定性及下肢協調,矯正運動姿勢,從根本預防復發。

|日常保健與運動傷害預防|

☉暖身收操:中醫講求「治未病」,平日保健可有效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運動前後暖身與緩和很重要。運動前進行關節活動與動態伸展(特別是小腿、膝蓋、髖關節),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彈性。運動後靜態拉伸,有助於肌肉放鬆與修復。

☉穴位保健:每日按壓以下委中穴(膝後正中)、承山穴(小腿後側凹陷處)、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外側),每個穴位1~2分鐘,有助氣血流暢、減壓、筋骨強健。

 (馬光醫療網提供) (馬光醫療網提供)

 (馬光醫療網提供) (馬光醫療網提供)

推薦兩款保健茶飲

☉日常保養——黑豆杜仲舒筋茶:將黑豆、杜仲、桑寄生、茯苓、炒白朮、當歸、肉蓯蓉、川芎、秦艽、川牛膝各9g,甘草6g,上述材料加水1,000c.c.,中火煮開,或藥量減半熱水壺沖泡。具氣血雙補、散風除溼、止痛、益肝腎功效。

☉下肢痠痛——養筋顧腿健步茶:黃耆、白芍各12g,懷牛膝、續斷、補骨脂、薏苡仁各9g,白朮、防己、蒼朮、生薑、甘草各6g,黃柏、伸筋草各3g。將上述材料加水1,000c.c.,中火煮開,或藥量減半熱水壺沖泡。可強筋骨、利溼氣、活血通絡,緩解下肢肌肉關節疲勞。◇

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邱柏豪醫師。(馬光醫療網提供)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邱柏豪醫師。(馬光醫療網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