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黃金來自磁星? 20年前資料解謎

天體物理學最大謎團之一:第一批比鐵還重的元素,如黃金,是怎麼產生及分布在宇宙中?(123RF)
天體物理學最大謎團之一:第一批比鐵還重的元素,如黃金,是怎麼產生及分布在宇宙中?(123RF)

文/記者陳俊村

黃金等貴重金屬因為稀有而價格昂貴,成為人們投資和收藏的熱門目標之一。是否曾想過,地球上乃至整個宇宙的黃金,如何產生?來自何方?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網站日前發文表示,宇宙大爆炸以來,早期宇宙存在氫、氦和少量的鋰。後來,鐵等較重的元素在恆星中鍛造出來。但天體物理學最大謎團之一:第一批比鐵還重的元素,如黃金,是怎麼產生的,又是如何分布在宇宙中?

「這是宇宙中複雜物質起源的根本問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博士生帕特爾(Anirudh Patel)說。「這是個有趣的謎題,到現在都還沒解開。」

磁星閃焰vs.銀河系重元素

帕特爾主導一項研究,透過20年前、NASA和歐洲太空總署(ESA)望遠鏡觀測資料,發現重元素大量來源的證據:來自磁星(高度磁化的中子星)的閃焰(flare)。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研究人員估計,銀河系重元素(比鐵還重)總量,其中10%可能是磁星的巨大閃焰產生的。由於磁星在宇宙較早期就已經存在,第一批黃金很可能就這樣誕生了。

研究共同作者、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天體物理學家伯恩斯(Eric Burns)表示,這項研究利用幾乎被遺忘的檔案資料,解開了一個世紀之謎。

黃金在磁星閃焰中誕生?

中子星是恆星爆炸後塌縮形成的核心,密度極高,在地球上一茶匙的中子星物質重達10億噸。而磁星是具有超強磁場的中子星。

磁星在罕見情況下,會釋放大量的高能輻射,通常發生在類似地震的「星震」期間,也就是中子星外殼出現裂縫的時候。星震有時會伴隨強烈輻射爆發,稱之為磁星巨大閃焰,這種爆發甚至會影響地球大氣層。

帕特爾與研究團隊一直在思考,磁星巨大閃焰釋放的輻射,是否與重元素的生成有關。這種形成方式可能是透過一種「快速過程」:中子迅速撞擊較輕的原子核,進而鍛造出較重的元素。

在元素週期表中,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原子序)決定元素的特性,擁有同一原子序的原子屬於同一化學元素。例如:氫有一個質子,氦有兩個,鋰有三個……原子核內也有中子,中子不會影響元素的特性,但會增加原子的質量。

當原子捕捉到額外的中子後,會變得不穩定,進而發生核衰變過程,將中子轉化為質子,讓原子在元素週期表上的位置往前移動,如金原子捕捉到中子後,可能轉變成汞。

在中子星被擾動的特殊環境中,由於中子的密度極高,會發生更奇怪的現象:單一原子快速捕獲大量中子,接著經歷多次衰變後,形成像鈾等更重的元素。

天文學家2017年觀測到兩顆中子星發生碰撞,並證實這樣的事件可能產生黃金、鉑和其他重元素。但在宇宙歷史上,中子星合併事件發生的時間點太晚,無法解釋最早的黃金和其他重元素從何而來。

最新研究顯示,宇宙中的黃金可能是磁星閃焰形成的。此為藝術家繪製的示意圖。(NASA/JPL-Caltech)最新研究顯示,宇宙中的黃金可能是磁星閃焰形成的。此為藝術家繪製的示意圖。(NASA/JPL-Caltech)

20年前舊資料 扒出新線索

這篇新研究的共同作者、布拉格查爾斯大學(Charles University)的塞哈拉(Jakub Cehula)、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湯普森(Todd Thompson)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梅茲格(Brian Metzger)的近期研究發現,磁星閃焰能夠加熱及高速噴發中子星外殼的物質,讓磁星成為重元素的可能來源。

梅茲格和研究團隊一開始認為,磁星產生、釋放重元素的過程,應該會出現可見光和紫外光波段,並根據這個假設發表預測結果。但伯恩斯好奇:會不會也有夠亮的伽馬射線訊號可以被偵測到?他請梅茲格和帕特爾查看,結果發現可能存在這樣的訊號。

伯恩斯查閱2004年12月磁星巨大閃焰的伽馬射線資料。他發現,雖然當時科學家已經解釋了這次爆發的前段訊號,但他們也在ESA的觀測資料中,辨識出磁星釋放的另一段較小訊號。而這段訊號竟然跟他們團隊模型預測出來的訊號高度吻合。也就是二十多年前觀測到的伽馬射線訊號,其實就是磁星巨大閃焰形成重元素時所釋出的。

NASA即將推出的康普頓成像光譜儀(Compton Spectrometer and Imager)任務,可以接續這項研究。COSI這座廣角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將於2027年發射升空,用於研究宇宙中的能量現象,如磁星巨大閃焰。

研究人員也將挖掘其他檔案資料,看看其他磁星巨大閃焰的觀測結果中,是否也隱藏著祕密。◇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