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振盪致停電?工程師揭電網隱憂

澳洲旋濱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電子工程教授馬哈茂迪安(Mehdi Seyedmahmoudian)在「對話」(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葡萄牙電網營運商REN將本次事件歸咎於「誘發大氣振盪」(induced atmospheric vibration),但隨後否認了這種說法。
氣候事件對電網的影響
馬哈茂迪安先談到氣候對於電力供應可能造成的影響。他指出,氣候是造成電力供應中斷的主要原因,其影響方式有很多種,例如颶風可能摧毀輸電線路,熱浪可能會使人們對電網的需求過高,而叢林大火可能會破壞變電站。
他補充,風也會引起輸電線振動,這些振動可能會對電網基礎設施造成更大的壓力,甚至可能導致停電,對於電網營運商來說是嚴重的問題。事實上,在2000年至2021年間,美國有83%的停電都是由氣候相關事件造成的。
溫度或氣壓的極端變化
至於什麼是「誘發大氣振盪」,馬哈茂迪安表示,溫度或氣壓的極端變化也會造成電線的振動,這是本次歐洲大停電的假設原因之一。
「誘發大氣振盪」並非常用術語,但氣候科學家很久以前就知道其物理過程。簡而言之,它是指溫度或壓力的突然變化,而引起的大氣波動或振盪。這些現象可能是由極端高溫、大規模能量釋放(如爆炸或叢林大火)或強烈氣候事件引發的。
當地球表面的某個部分迅速升溫時(例如熱浪),其上方的空氣會變暖、膨脹並變得比較輕。而上升的暖空氣會與周圍較冷、密度較大的空氣形成壓力失衡。然後大氣會產生波浪來回應這種不平衡,就像池塘裡擴散的漣漪。
這些壓力波可以穿過大氣層。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會影響電力基礎設施,尤其是長距離高壓輸電線路。
這種大氣中的波動通常被稱為重力波(gravity wave)、熱振盪(thermal oscillation)或聲重力波(acoustic-gravity wave)。雖然「誘發大氣振盪」這個術語在氣象學中尚未正式確立,但它似乎描述了同一類型的現象。
重要的是,不光是高溫,整個地區的溫度變化速度和不均勻也會造成這些影響。這就是導致大氣運動並引起電線振動的原因。
集中式電網的脆弱性
馬哈茂迪安提到,隨著能源系統更加互相連結,且更加依賴長距離傳輸,即使是相對細微的大氣擾動也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
此外,在環境和電力壓力日益增長的情況下,集中式電網變得非常脆弱。傳統電網的設計從未考慮過現在會遭遇的問題,例如建築物的電氣化程度不斷提高。
他認為,繼續依賴集中式電網結構而不從根本上重新考慮彈性,將使整個地區面臨技術和環境上的風險;避免此類災難性風險的方法很明確:我們必須採用社區微電網等創新解決方案。後者指分散的、靈活的、有彈性的能源網路,可以在需要時獨立運作。強化地方能源自主權是建立安全、經濟、面向未來的電力系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