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慘跌 再不賣就成負資產

圖為示意圖。圖為2024年10月12日,北京一個建築工地(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示意圖。圖為2024年10月12日,北京一個建築工地(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方曉/綜合報導】

2021年後,中國房價持續下跌,讓中國民眾經歷了近十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資產縮水。中國科技媒體和創業平台「36氪」旗下的欄目「後浪研究所」最新報導,描述了幾名普通人遭遇的房產危機。他們個體命運的沉浮,反映了「中國房價下跌」對普通百姓帶來的切膚之痛。

房價腰斬都沒人要

2019年,85後(1985年後出生者)購房者張蘿(化名)以105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總價買下了一套70平方公尺的次等學區房,平均每平方公尺1.5萬元,高出其所在東部某沿海城市的房屋建築成本兩倍以上。結果2020年,那裡的房價就緩緩滑落。又過一年,單價降至1萬元。

今年3月,張蘿將房子掛牌55萬,無人帶看,甚至整個社區在近半年內都沒有成交。而她這套房的貸款還剩44萬,55萬頭期款(是她母親的養老金)、利息全打水漂。而這種情況還出現在中國無數個「張蘿」身上。

蕭逸(化名)的購房時間比張蘿早一年,在2018年下半年。那時蕭逸想結婚,也剛賣掉一家公司,手上資金充足,另外,他看著廣州的房子從2014開始一路走高,看中的建案均價從4萬漲到6萬,在當時的漲勢下,蕭逸覺得再不買就買不起了。

於是,他選中了一個位於廣州老城區中難得的新建案,新房精裝修、有學區、四通八達,總價640萬。蕭逸選擇了高槓桿購房,頭期款200萬,貸款440萬。蕭逸的貸款利率為6.45%左右,最初房貸每月要還2.6萬,其中2.15萬是利息。

去年8月,跟同事去看了幾套房後他就崩潰了,其中一套三房兩廳,使用面積近100平方公尺,總價180萬,「朝向也好,交通也好,只跟我隔了一兩公里,但它的價格是我的一半,面積還大那麼多,這就很過分了。」

蕭逸的房子有100平方公尺的建築面積,但使用面積只有70多平方公尺。跟他同社區同戶型的一套房,在去年10月以405萬成交。蕭逸算了一下,加上虧掉的頭期款和這幾年還的利息等,總虧損接近400萬;但如果再不賣,這房子就會成為一個負資產,連剩餘的398萬房貸都無法負擔。

315萬買房 已虧了115萬

2022年4月,Era與愛人剛結婚一個月,兩人看中了一套全南向的房,建於1994年的6樓頂層,「臥室多寬,窗戶就有多寬,再加上頂層沒有啥遮擋,覺得臥室很大,一進去很亮。」還沒看幾套房的年輕人一下就被滿屋子的陽光征服了。這套掛牌319萬、67平方公尺的兩居室,最終以315.5萬總價成交,單價4.7萬,頭期款155萬,貸款160萬。

去年初,Era懷孕了,她意識到當初匆忙買下的這套小房子,承載不了他們有娃後的複雜生活;當她再打開房屋交易軟體時,看到的是一路下滑的房價。去年11月,這套小房子迎來了她的孩子,而它的單價已經降到了每平方公尺3.7萬;今年2月,Era發現,她的這套房子已經虧了115萬。

還沒下定決心賣房的Era,為盡量降低損失,只能瘋狂的提前還貸,「即使在我懷孕的時候,手頭的錢都存得很少,有的時候連5千塊錢都沒有,基本上都用來還房貸了。」Era夫妻倆為此將生活成本降到了最低,「我老公一個月也就花兩三千,我這邊單位有餐廳也不怎麼花錢,可能我去年最大的支出就是產檢了。」

房價下跌的壓力一直籠罩在這個家庭裡。Era總忍不住去刷房產交易App,越看越鬱悶,陷入對當初草率買房的無限懊悔;而不善表達的老公,一到家就躲進房間打遊戲,那是他唯一的放鬆方式。兩人很少會聊起房子的事情,就連其他方面的溝通也在減少。◇

延伸閱讀
富商:關稅戰拖越久 中國傷越重
2025年04月27日 | 8天前
【內幕】疫情扭轉川普對中共看法
2025年04月16日 | 19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