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正念覺察】又想念起芋粿好滋味

又想念起媽媽手作芋粿,永難忘懷、樸實的好滋味。雖然上天將媽媽從我們身邊無情帶走許多年了,但腦海裡媽媽的影像一直都在。
每當想起媽媽,儲備已久的淚水總是氾濫成災。我們很勇敢,揮汗努力過著生活,不過,靜下心來時,雙眼卻又湧出兩行停不住的想念,還好,我們記錄了這些共同下廚、傳承媽媽好手藝,以及與家人們有著共同回憶、好味道的美好時光。
芋粿是Q彈美味的古早味美食,不論蒸、煎、炸都非常好吃,能讓芋頭控們真心的滿足。爸爸說,要煎到赤赤,趁熱蘸上芋粿靈魂蒜蓉醬油膏,才能畫龍點睛釋放芋粿香氣迷人的美味魅力。
這原是向上天祈福的臺式點心,然而媽媽說,尊敬神明就是要全家總動員,親手做的才會料好實在,也蘊含了我們虔誠的心意。
芋粿是臺灣傳統小吃。製作時以在來米及糯米依比例加水研磨成米漿後,壓乾成米粿備用;芋頭去皮刨籤,加大豆油與油蔥酥、五香粉、冬蝦、糖、白胡椒等,再加上阿母獨門配方充分炒香後,與米粿一起充分攪拌揉捻成糰。而揉捻這個粗重工序,當然就由一家之主的老爸使出洪荒之力,將粿體與配料充分混合均勻。
接著媽媽會細分粿糰並壓平成巴掌大小,鋪在洗好的塊狀弓蕉(香蕉)葉上,然後由妹妹接手,用剪刀沿著距離芋粿邊緣約兩指寬幅度(保留芋粿蒸炊時的膨脹空間),剪除多餘弓蕉葉,再放到蒸籠裡依續排放整齊,然後堆疊籠屜,置於瓦斯爐上的大水鍋煮熱炊熟。
揭開白煙裊裊冒著蒸氣的蒸籠蓋時,孩子們興高采烈、爭先恐後的搶看一眼剛剛自己參與的成果。而在我們失意挫折時撫慰我們,將食材變成美味佳餚的那雙手雖已不在,但在煙霧裊繞的歲月與回憶裡,卻仍充滿媽媽的味道。
母親是菩薩!她的千手千眼仍舊在我們身邊關愛我們,那彎著腰炒香芋籤、配料以及用力揉捻米粿,把對神明的敬意與家人的愛包裹到芋粿的身影,在記憶裡,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