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車埕 時光鐵道盡頭的日式風情

在南投水里,藏著一座被山林環抱、充滿懷舊風情的小鎮──車埕。這裡是集集支線的終點站,曾因林業與電力開發而繁榮,如今則轉型為融合鐵道文化、日式建築與自然美景的觀光勝地。攝影家王建中以鏡頭記錄下這座小鎮的春日風貌,訴說一段段沉靜而迷人的歷史軌跡。
歷史軌跡:從木材集散地到觀光亮點
車埕的發展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為配合大觀發電廠興建與木材運輸需求,1916年建設輕便鐵道,並於1922年拓寬為集集支線。當時的車埕,運木車呼嘯而過、鐵軌與木材氣味交織,曾是南投木業的重鎮,被譽為「小台北」。
然而隨著伐木業漸漸沒落,這座小鎮一度沉寂。直到近年來,在觀光導向與文化保存的推動下,車埕重拾風采,以文化、歷史與體驗型旅遊再度吸引旅人駐足。
鐵道風景:復古車廂與生態池並存
踏出車埕火車站,彷彿走入一幅靜謐畫卷。車站本體為日式木造建築,朱紅瓦屋、木格窗框,展現出濃濃的昭和氛圍。站前可見藍色老車廂靜靜停放,供旅人登車拍照或歇息。王建中拍下旅人倚窗凝望、列車靜立在群山之間,彷彿時間暫停。
車站旁的貯木池,昔日是木材集散場,如今轉型為生態池,搭配木棧道與植栽,為旅客提供一處親近自然的散步空間,也見證產業轉型的歷程。
老街巡禮:紅瓦屋簷下的日式時光
車埕老街保存完整的日治建築群,木造房舍錯落有致,紅瓦、灰牆、木門窗,在山巒間勾勒出如京都小巷的韻味。走在斜坡街道上,處處可見木作藝品、手工餅乾、豆干等在地店家,空氣中飄著木香與醬香。王建中捕捉下這條街道的寧靜與生活感,那些與攤販閒聊、挑選紀念品的瞬間,是車埕的真實日常。
其中,傳統牛舌餅鋪與現烤豆干小攤,吸引不少旅客駐足品嚐;也有販售木製筷子、湯杓與杯墊的木藝店鋪,讓人親手觸摸車埕的林業記憶。
旅途中不可錯過的,是象徵林業文化的「木桶便當」。以木作便當盒盛裝簡單卻飽足的米飯與配菜,每一口皆是懷舊風味。而「車埕酒莊」則以南投名產梅子為釀,提供遊客現場品飲,甘甜中帶著酸香,令人難忘。
體驗活動:動手感受林業文化
在「林班道體驗工廠」中,旅人可親手製作小木椅、杯墊或名牌,透過木工DIY了解從伐木、加工到成品的每個環節。這不僅是親子活動的好選擇,也讓人對林業文化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想來車埕,搭乘集集支線火車至車埕站最為方便,出站即是風景區。自駕旅客則可經水里轉入,設有停車場供使用。另有「台灣好行車埕線」串聯水里、集集等景點,交通便利。
春日車埕:攝影家的凝視
攝影家王建中說:「今年春遊第二站來到南投集集支線終點的村落,車埕。這裡除了自然風光之外,還多了一些人文的韻味。依山坡建的老街、有當地特色的小店、在在讓你流連忘返。」
他的鏡頭不只捕捉了風景,更凝視人與土地的情感。從隧道望出的鐵道盡頭、火車旁散步的旅人、老街上的老店與新遊客,一張張照片彷彿在低語:這裡是被時間溫柔包裹的地方。
在車埕,旅人走進歷史,穿越記憶,也遇見了一種緩慢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坐在復古車廂發呆,還是在老街巷弄中迷路,每一刻都是屬於自己的旅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