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多到引發民憤 中共核心議程急納環保

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議程之一是審議《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審議後該條例正式生效,提升了環保督察的法律層級,更使其成為中共黨內文件。環保議題罕見成為該會議的核心議程,引發外界關注。
近年來,中國發生多起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引發社會擔憂。以今年來說,2月有黑臭汙水被排入長江,3月下旬耒水的郴州-衡陽跨市斷面,被發現鉈濃度異常。2023年,南京勝科水務有限公司向長江排放汙染物;2022年11月,江西省錦江流域發生鉈汙染事件。
中央環保督察制度始於2015年,第一輪督察至2018年結束,第二輪於2019年至2022年推行,如今進入第三輪。《香港經濟日報》的文章認為,每一輪督察都伴隨著地方政府的「整改風暴」,但許多地方仍然選擇短期應付,甚至在督察結束後恢復汙染行為。
時評人士李炎曾表示,中共「發展」的背後,需要多少價值連城的人文地理遭到破壞,需要多少無法挽救,不能再生不可替代的資源和民命遭到摧殘。
對於此次中央政治局將環保議題列為該會議的核心議程,《香港經濟日報》的評論文章認為十分罕見,這意味著環保問題已不再只是行政監管範疇,而是被賦予更高的政治意義。因為今年是中共「環保大年」,4月開始就要上新規,特別是派出新一批第三輪中央督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有提前站台的意味。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認為,現在中共推出那些文件,主要是因為目前中國的汙染已經太嚴重,不斷在引發民憤。適逢中國經濟下行,中國社會已經民怨叢生。如果中共不暫時遏制這些問題,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群體抗議事件。而中共突然要監察汙染,李林一認為,「這些措施更像是中共的維穩之舉。但這類維穩做法,是以消耗中共資源為基礎的,目前情況下維持不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