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僅存四大紅樹林植物 援中港濕地成功復育

援中港濕地位於河海交界處,在半鹹水的潮間帶中,紅樹林成為此地的主要林相。(高市府提供)
援中港濕地位於河海交界處,在半鹹水的潮間帶中,紅樹林成為此地的主要林相。(高市府提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全臺灣僅存四種紅樹林植物:紅海欖、水筆仔、海茄冬和欖李,在高市援中港濕地成功復育!走在濕地步道可見水筆仔的胎生苗、紅海欖的支持根、海茄冬的呼吸根以及欖李厚厚的葉片,在潮間帶半鹹水和低氧環境中巧妙生存,展現大自然無限的智慧。

水筆仔的胎生苗,能夠使小苗更容易固定在灘地,增加存活率。水筆仔的胎生苗,能夠使小苗更容易固定在灘地,增加存活率。(高市府提供)

海茄冬的呼吸根由下往上的生長,能探出泥巴和潮水,幫助根部呼吸。海茄冬的呼吸根由下往上的生長,能探出泥巴和潮水,幫助根部呼吸。(高市府提供)

援中港濕地位於楠梓區、典寶溪出海口南岸的河海交界處,由於潮汐漲退不停沖刷,孕育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如同隱藏在都市喧囂之外的自然秘境,全臺僅存四大紅樹林植物在此生生不息。

其中,水筆仔具有特殊「胎生」繁殖方式,種子在果實內萌發,形成胎生苗,成熟後脫離母株,插入泥土中生長。每年2至4月,援中港濕地內賞蟹平台附近,水筆仔枝條上掛滿翠綠胎生苗水筆仔,而胎生苗逐渐成熟並脫落,遊客有機會親眼目睹胎生苗自母株上垂吊而下景象,宛如一幅動人的生態畫卷。

此外,援中港濕地由於鄰近海軍軍港,生態環境極少受到人為干擾,保持原始自然風貌,青蒼翠綠的紅樹林濕地成了過境候鳥、陸蟹及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水雉的理想棲地,讓民眾在步道上悠閒漫遊時,隨時能夠探索生動的自然景象。

工務局表示,濕地是地球重要生態系統,具備碳匯功能,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為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濕地被納入藍碳策略,在因應氣候變遷的過程中具重要地位。公園處持續推動濕地保育,透過定期監測確保濕地環境不受破壞,維持濕地碳匯功能。

工務局推薦民眾趁著悠閒的週末近距離探訪紅樹林秘境,也可到附近的蚵仔寮觀光漁港吃海產、看夕陽、吹海風,感受大自然多樣的情調。◇

延伸閱讀
藍碳大進補! 本土大型海藻量化
2023年10月24日 | 1年前
許厝港濕地 評鑑特優四連霸
2023年01月08日 | 2年前
芳苑新亮點!紅樹林海空步道啟用
2021年09月07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