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食品 預防變質3招小撇步

祭祀食品慎保存。(苗縣衛生局提供)
祭祀食品慎保存。(苗縣衛生局提供)

文/記者陳文敏

傳統華人在清明節前後,陸續回鄉掃墓祭祖,以示慎終追遠;過往農村掃墓後,將會將豐盛祭品,宴請鄰近的親朋好友,大夥兒相聚在一起,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人情味十足。但相對的,清明時節天氣炎熱悶溼,要做好食物保存與清潔衛生,避免食物餿壞,引發腸胃不適。

常聽說:「祭拜過的食物不宜食用,因為它們已被神明或好兄弟『享用』過,所以特別容易壞掉」。這種說法神祕有趣,但有科學根據嗎?

事實上,這些供品在儀式中通常會被打開包裝,甚至插上線香,暴露在高溫高溼環境中,讓它們成了蚊蠅和香灰的「座上賓」,食物不僅容易腐壞,還可能為微生物提供理想的滋生環境,如果不留意,這些供品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

苗栗衛生局提醒,掌握以下小撇步,讓你祭祀安心沒煩惱。

三招防食物變質:

1、正確選擇供品包裝和容器、覆蓋確實:選擇包裝完好的食品作為供品。自製菜餚應妥善用蓋子、保鮮膜進行覆蓋。

2、優化祭拜環境:應避免長時間日晒或放置於高溫環境。

3、充分復熱再享用:處室溫下的供品祭拜完後,應要充分復熱。

4、供品別久放:若非立即食用,應依食品的特性保存並盡快食用完畢。◇

祭祀食品慎保存 預防食中小撇步。(苗縣衛生局提供)祭祀食品慎保存 預防食中小撇步。(苗縣衛生局提供)

延伸閱讀
退輔會修法嚇阻退役官兵淪共諜
2025年04月02日 | 4天前
經營Fans17色情網牟利 10人被起訴
2025年04月02日 | 4天前
花蓮縣議長張峻喊「罷傅崐萁」
2025年04月02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