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婚率創45年新低

中共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造成許多傷害。圖為一胎化的政策標語。(Goh Chai Hin/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造成許多傷害。圖為一胎化的政策標語。(Goh Chai Hin/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斐珍/報導】

中共近年來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子,以減緩人口下滑,但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的結婚登記數仍然下降逾兩成,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分析認為,這有多重原因,最主要的,中國經濟下行造成年輕人巨大經濟壓力,此外還有,一胎化造成性別失衡、道德觀念下滑,造成家庭觀念淡薄不願擔責,以及疫情帶走很多適婚的人口等。

根據中共民政部8日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比2023年的768萬人減少了157.4萬對,跌幅達20.5%。相較2013年高峰期的1,300萬,11年後,2024年中國結婚人數直接腰斬不到一半,創45年來新低。澎湃新聞報導指出,民政部近期發布2024年第四季的民政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的結婚意願持續下降。

經濟壓力讓年輕人對婚姻卻步

9日,微博上出現一條熱門評論,對結婚率創歷史新低的消息做出回應。有網友稱,「生活這麼累,哪還有勇氣結婚?唉!」、「不靠父母根本買不起房,結婚也是一大筆費用」、「自己掙錢自己花,還能存上一小筆,肯定比婚後開心。」

在深圳打工的秦先生告訴《大紀元》,自己基本上是澈底的無產階級,在外面漂泊這麼多年,手上沒什麼錢,「建個房子的話,搞起來,隨便幾十萬就下去了,你又一無所有了。」他認為結婚、買車,都是身外之物。相對,一個人想做什麼事,就相當自由,完全不一樣了。

對於中國結婚率創45年來新低,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對《大紀元》表示,2019年底疫情爆發,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的衝擊非常大,隨著中國經濟下行,房地產被套牢,相應的社會福利,包括政府政策也發生變化。在沒有及時跟上這一種形式後,會導致年輕人結婚的成本非常高,育兒的成本也非常高,就使很多人對婚姻望而卻步。

一胎化造成種種弊端

據中共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一次最新人口普查性別構成來看,中國男性和女性人口分別占51.24%和48.76%,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人,其中分布在20至40歲適婚年齡的男性比女性多1,752萬人,性別比為105.07。

台灣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黃清龍對《大紀元》表示,目前中國年輕人失業率非常之高,加上過去一胎化產生大量的獨生子、獨生女,形成一個比較自私自利的性格之後,要鼓勵這些從小習慣被照顧的天之驕子結婚,坦白說難度很大。

黃清龍表示,中國社會普遍重男輕女,尤其在過去一胎化的政策中,更造成男女比例失衡,這對結婚率或出生率都形成不利的條件。他說,儘管中國在2016年已經改變政策,現在甚至開放到三胎,但這是歷史累積下來的結構性因素,加上社會經濟種種不良條件,使得結婚率要提升,帶動出生率要提高,基本上很難樂觀期待。

年輕人家庭觀念淡薄

唐靖遠表示,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共對整個社會道德觀念的破壞。他說,過去中國的社會傳統觀念很強,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是近些年,隨著中共極左意識形態的盛行,如性觀念的開放等,對整個社會道德的破壞,導致很多的年輕人對家庭觀念越來越淡薄,這也是造成很多年輕人,他寧願單身也不想要成家,只想享受而不想有任何的責任和付出。」

疫情奪走大量適婚男女人口

近年來,中國人口呈現負增長。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發布數據,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成長0.99‰。這也是中國人口數連續第三年下降。同時期,疫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特別是2022年底,中共官方未按慣例發布當年第四季「火化遺體數」,讓疫情大爆發期間的死亡人數成謎。

唐靖遠表示,中共疫情經過3年的封鎖後,出現大面積適婚人口的死亡,雖然中共官方拚命掩蓋真相,但是國際社會有非常多的機構或一些專家根據大數據模型做研究,其實都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在這3年裡,實際上真正死亡的數字遠遠超過中共官方所公布的數字,「所以由於在短期之內大量的青壯年、適婚年齡的人口死亡,也會出現結婚人數的下降。」唐靖遠說。

黃清龍認為,中國的經濟長期依賴人口紅利來烘托及支撐,當很多國家都面臨老齡化跟少子化的衝擊時,中國的人口紅利會因為結婚對數減少跟出生率的降低而造成損害,這對中國要走出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面臨停滯、難以突破)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延伸閱讀
白宮:效率部已省下34億美元
2025年02月12日 | 1天前
外資撤離中國 專家:大勢所趨
2025年02月12日 | 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