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點心 復刻創意+宮廷御膳

多寶閣甜點集。(記者楊惠琄/攝影)
多寶閣甜點集。(記者楊惠琄/攝影)

文/記者徐翠玲

過年除了大魚大肉,糖果、糕餅點心也是必備食品,在親朋好友來訪或家人團聚閒嗑牙時,嘗嘗「甜頭」、沾沾喜氣!此外,民間也習慣用甜點、年糕、糖果、餅乾等祭拜灶神、財神爺,希望好運、財源滾滾來。

常見過年應景糖果點心包括牛軋糖、花生糖、冬瓜糖、棗仁核桃糕、鳳梨酥等。除了傳統糖果點心外,還有造型又萌又有趣,讓人腦洞大開的另類甜點。

故宮晶華推出多寶閣甜點集,復刻故宮寶物翠玉白菜、肉形石、黃玉鴨,搭配宮廷御膳點心驢打滾、芸豆卷,以及傳統點心桂花紅豆糕、壽桃、南瓜果,七款甜點擺放在迷你多寶格展示架上,象徵步步高升。

過年除了拜年、走春之外,如果到故宮觀看展覽,可順便品嘗另類美食、甜點,把「國寶」吃下肚!既滿足視覺享受,也滿足味蕾!

黃玉鴨

《黃玉鴨》。(故宮博物院提供)《黃玉鴨》。(故宮博物院提供)

甜點黃玉鴨用綠豆糕做成,跟翠玉白菜、肉形石一樣,也復刻自故宮文物——《黃玉鴨》,甜點造型古樸呆萌,味道吃起來甜而不膩。

玉器《黃玉鴨》,宋至元作品,長8.5公分、寬2.8公分、高4.5公分,用閃玉類的軟玉雕刻成。《黃玉鴨》身軀圓潤、臀部微翹,大眼圓睜,腦袋微微伸出,好像在探究遠方發生了什麼事。小鴨頭部的一部分、雙蹼略微染色,整體既俏皮又有趣。

肉形石

《肉形石》(故宮博物院提供)《肉形石》(故宮博物院提供)

這道甜點也復刻自故宮三寶之一《肉形石》。咖啡色部分由可可粉做成,白色部分則是椰漿,一層一層疊加而成。可可與椰漿味道層次分明卻很和諧,不會互相搶戲。

玉器《肉形石》,清朝宮廷珍玩,長7.9公分、寬5.73公分、高6.6公分,由堅硬的碧石製成。石材本身紋理層疊像肥美的五花肉,玉匠在頂部鑽小點,製造毛細孔效果,並由上而下,染上由深到淺的褐色,好像被醬油滷透、鮮嫩多汁的東坡肉。

翠玉白菜伴芸豆卷

多寶格架上超吸睛的甜點翠玉白菜,一看就知道創意點子來自「故宮三寶」(民間版)之一《翠玉白菜》。翠玉白菜由麻糬加抹茶粉(綠葉部分)做成,裡面包白豆沙餡,嘗起來Q彈有嚼勁,且帶有淡淡甜味。

玉器《翠玉白菜》是清朝(西元1644~1911年)作品,長5.07公分、寬9.1公分、高18.7公分。原本是塊半綠半白的翡翠,玉匠順勢打造成有綠色菜葉、白色梗的白菜造型,菜葉頂端還趴著一隻螽斯(俗稱蟈蟈)、一隻蝗蟲。

《翠玉白菜》。(故宮博物院提供)《翠玉白菜》。(故宮博物院提供)


作品原陳列於光緒帝的瑾妃居所永和宮中,因此有人推測,白菜是瑾妃的嫁妝,進而衍生出白菜含義是清白、新嫁娘的純潔;蟈蟈、蝗蟲含義是多產、皇室子孫綿延。

伴隨翠玉白菜的是芸豆卷,作法很獨特,用白豆沙包著紅豆沙,外觀捲成枕頭或如意狀,嘗起來細緻綿密。

芸豆卷原本是北京特色傳統名點,後傳入清宮。傳說是慈禧太后聽見宮外有小販叫賣,便召進宮內品嘗,覺得很好吃,於是命令御膳房專門製作,芸豆卷因此成了御膳點心。

驢打滾

驢打滾。(記者楊惠琄/攝影)驢打滾。(記者楊惠琄/攝影)

驢打滾是滿族小吃,也是清慈禧太后喜愛的點心,又名豆麵糕或打麵倉。打麵倉表示倉滿儲糧多,年年有餘,是每逢過年都會推出的吉祥甜點。

驢打滾用紅豆做餡,表面裹著糯米皮,再沾滿黃豆粉,外貌看起來很像毛驢在沙土中打滾後,全身沾滿泥土,因此得名。

桂花紅豆糕

桂花紅豆糕。(記者楊惠琄/攝影)桂花紅豆糕。(記者楊惠琄/攝影)

桂花紅豆糕是經典中式甜點,桂花凍中生鮮桂花的清香加上紅豆糕的甜美,口齒留香風味令人難忘。在視覺上也很賞心悅目,華貴的外形乍見時很讓人驚豔。

題外話多寶格

多寶閣甜點集。(記者楊惠琄/攝影)多寶閣甜點集。(記者楊惠琄/攝影)

多寶格名稱不一,在清宮檔案中有博古架、寶貝架、百什件等稱呼。過去「多寶格」專指紫禁城乾清宮內收納古玩的格架(開放式)或箱盒、櫃子(收納用)。材質部分,有用竹編或檀香木製作,最小僅高1尺,最大高不過3尺。

清朝乾隆皇帝非常喜歡蒐集珊瑚、琥珀、瑪瑙、水晶、玉石等雕製的珍玩。為了盛裝他收藏的珍玩,乾隆下令宮廷「作坊」,設計多格局的盒子,所以有人形容多寶格是「皇帝的玩具箱」。◇

延伸閱讀
申辦中國證件 恐淪詐團人頭
2025年01月06日 | 27天前
高雄警約女網友吸毒 遭檢舉
2025年01月06日 | 27天前
WSTS:今年全球晶片市場規模估增11%
2025年01月06日 | 2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