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中國華服裡的藝術——刺繡女紅

  唐宋時興起了畫繡,把一些文人畫用刺繡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其中既有繪畫的藝術,也有刺繡的藝術,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圖/志清)
唐宋時興起了畫繡,把一些文人畫用刺繡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其中既有繪畫的藝術,也有刺繡的藝術,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圖/志清)

文/雅蘭

古代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會繪畫,但是幾乎所有的女子都會用針線繡出一幅幅美麗的圖案,這就是刺繡,刺繡和女子有哪些關係,它又承載哪些文化呢?

中國古代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手工製作的,而且有的衣服整件布滿了刺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龍袍了。

龍袍上很多繁雜的圖案都是一針針刺繡成的,我曾近距離看過一件龍袍,傳統的紋樣海水江崖紋(這種紋飾有波濤翻滾的江水和山石,意味江山一統)上面的立水,用五彩的絲線來縫製,一件龍袍的底襬上這麼多條不同顏色的立水,不知要換多少條彩線、繡多少針才能做成,而且每一條水紋不是一種顏色,是多種顏色漸變的,如藍色是從深藍到淺藍的一種漸變。龍袍上的圖案為什麼色澤這麼華麗,它上面的金龍是用純金製成線縫製的,有時還會將孔雀羽毛搓成線,縫製上去,用動物羽毛的自然顏色。所以我非常驚歎繡製一件龍袍,要花上多少時間和精力!

章服繪繡 衣冠文明 

我們現代的衣服比較簡單,古人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精力做成一件衣服呢?中華文化裡講天人合一,皇帝龍袍上通常會繪繡十二種紋飾,蘊含深意。《尚書》裡說:「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古人觀測日月星辰這些外界中的自然現象,把這些自然的美景做成華美的圖案,穿在身上。

日月星辰是光明的意思,象徵帝王要像日月一樣照亮人間,帶領百姓走向光明,山代表穩重,龍代表要審時度勢,華蟲代表圖案有鳥等,意味著文采,帝王要用文治來教化百姓;宗彜象徵著忠孝勇敢,藻代表潔淨,米象徵要滋養百姓,火象徵皇帝光明磊落,黼意為處理國事果斷,分明。黻意為背惡向善,中華文化裡講皇權天授,皇帝的權利是上天賦予的,所以服飾上也提醒著君王,要代表上天用好的德行來帶領百姓,所以這是它珍貴的文化含義。

十二章紋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到清朝,成為歷代帝王的章服制度,而且還影響海外。朝鮮學習明朝的衣冠制度,國王著九章冕服,日本從唐朝引進十二章紋制,文武天王發布的《大寶律令》規定,天王在正式場合著十二章冕服。

除了皇帝之外,刺繡還體現在大臣的官服上,我們現在有個成語「衣冠禽獸」,可能覺得是一句罵人的話,是指人道德敗壞,其實在古代它不是的,而且還含有褒義,泛指當官的。明清官員官服胸口會有一塊補子,也叫補服,文官武官繡的不一樣,文官繡禽,象徵文明,淡泊名利,武官繡獸,象徵勇猛,每一級官員繡的紋樣都各不相同。比如文官一品用仙鶴,代表著高潔的品格,二品用錦雞,三品用孔雀,四品用雲雁,五品用白鷴,六品用鷺鷥,七品用鸂鶒,八品用黃鸝,九品用鵪鶉。武官一、二品用獅子,三、四品用虎豹,五品用熊羆,六、七品用彪,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馬。所以不同的官階看衣服就一目了然。這是服飾文化在古代社會起的作用,一件衣服就讓社會秩序變得非常清晰。

除了官服上面有刺繡,民間的服飾上也有很多刺繡的紋樣,代表著深厚的含義,俗話說「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如繡上梅花、松樹、竹子,表示正直高潔的品行,「花瓶」諧音「平安」,繡上梅花鹿,「鹿」和「祿」諧音,還有仙鶴代表著長壽祥瑞,牡丹象徵著富貴榮華等等。

這些刺繡的圖案還影響其他國家,比如日本和服上會刺繡的花朵紋樣,韓國傳統新娘禮服中會繡有花朵紋樣,朝鮮繼承了明朝的官服制度,文官繡禽,武官繡獸來區分不同的官階。所以這也是刺繡讓中國服飾文化非常燦爛的一個原因。

煙雨江南 閨閣繡樓 

刺繡文化的傳承和女子密不可分,因為中華五千年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的社會形式,所以女子從一出生就和服飾刺繡緊密相連。

之前我們和大家分享過,女子出生叫「弄瓦之喜」,「瓦」是紡織上的一種工具,就是希望女孩子長大後能夠心靈手巧,善於紡織刺繡。中國還有個傳統節日七夕節,黃曆的七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一天,這一天在民間也被稱為祈巧節,女孩子們會在月光下穿針引線,向神明祈禱,希望神明福佑自己心靈手巧,做好女子手工,有一段好的姻緣。

因為女孩子出嫁的時候,會親自繡一些繡品,比如荷包之類,繡品做得如何,不僅體現著新娘本人是否心靈手巧,也體現著女方家的家教修養,還有女子治家的能力,因為女子出嫁之後,會成為夫家家庭秩序的核心,要料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所以很多功課要在她出閣成婚之前學習。之前我們就分享過古書裡記載「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意思是女孩子長到十歲的時候就不能到處亂跑了,要有母親或女老師教她一些必學的功課,而織繡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在江南的民間,很多大家閨秀天天在樓上繡花,所以這些樓也被稱為繡樓。為什麼江南的刺繡蓬勃發展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江南的人文氣息很濃厚,江南是很多才子聚集之地,像蘇州園林拙政園的設計師文徵明、唐伯虎、祝枝山等,二來明清時給朝廷供應繡品的織造局就設在江南,一般都設立在蘇州、杭州和南京這些地區。所以江南的刺繡融合了藝術性和實用性兩大因素,影響非常大。

中國有四大名繡: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和廣東的粵繡等,其中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蘇繡了。蘇繡中的小貓栩栩如生,鯉魚活靈活現,讓人驚歎其精湛的手工藝。它為什麼能做到如此精細呢?其中有一種技藝叫劈線,就是把一根絲線劈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有的線不到一根頭髮的十分之一,因為只有這樣纖細的線,才能非常生動的展現動物的絨毛,以及魚尾巴的靈動。因為做成一件精緻的繡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這些繡品也往往成為珍貴的禮物,用來贈送或收藏。

中國唐宋時的各項藝術達到很高的水準,這時也興起了畫繡,就是把一些文人畫用刺繡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其中既有繪畫的藝術,也有刺繡的藝術,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刺繡很著名的還有一個顧繡,顧繡是上海的一戶顧姓人家,這個家族中的女眷都非常精於刺繡,並且她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她們擅長把名畫用刺繡的方式呈現出來。顧繡中最有代表的人是韓希孟,她有一份《宋元名蹟册》裡面用刺繡展現了很多名畫。如《洗馬圖》、《扁豆蜻蜓圖》,在《扁豆蜻蜓圖》中,可以看到扁豆上面細如毛髮的絨毛,甚至從豆莢外透視到裡邊豆子的形狀。足見其精緻的繡工。

我們還可以看到惲冰繡的一幅圖《道洽三登》,從近處的山石開始一個個臺階向上蔓延,這些臺階在祥雲之中若隱若現,經過半山的亭子樹木,最終到達高聳入雲的樓閣,畫面中祥雲繚繞,上面有蘭陵女史惲冰手製的字樣,這裡既有繪畫的意境又有刺繡的精細。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刺繡不僅僅是一項手工藝,它也融合了女子藝術的修養智慧和才情,刺繡也成為她們內心世界的一個寫照,在中華文化中那些大家閨秀們,她們結合詩詞書法繪畫在刺繡上的展現,不禁讓人讚歎,也讓人看到在中華文化中,女子溫婉沉靜、秀外慧中的美好性情。◇

延伸閱讀
核電延役修法 送黨團協商
2025年03月31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