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2023年百大集團營運罕見重摔
中華徵信所(CRIF)日前發布「2024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提到2023年台灣百大集團資產總額持續創新高,來到144兆8,753億元,不過資產成長率僅4.19%,創2008年以來新低。CRIF分析,台灣產業與全球產業鏈連結越深,當全球經濟發生難以預測的變化時,所受到的衝擊也越大,並提出三大建議,指出百大集團需與中國產業保持距離。
CRIF還提到,在2023年百大集團的總營收僅為34兆687億元,較2022年大幅下降9.69%,創下歷史新高的衰退幅度。值得注意的是,百大集團中竟有62個集團的營收淨額出現衰退,這也是百大集團歷史上營收衰退集團數量的最高紀錄。
此外,稅後純益總額僅為2兆3,192億元,較2022年驟減31.42%,創下自2012年以來最大的獲利衰退,這也是繼2018年和2019年連續衰退之後,再次出現連續兩年虧損的情況。
3公股集團逆勢3年3率成長
不過,CRIF也指出,即使在百大集團的大衰退中,仍然有台達電子集團、彰銀集團、臺灣企銀集團、華南金控集團、中華電信集團5大集團,維持連續三年資產成長率、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成長率三率成長的績優集團,「令人驚訝的是,這5大集團中,其中3大集團為公股金融集團,連同具公股身份的中華電信集團,竟然有4大集團均為公股集團。」
CRIF分析,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2020新冠疫情、2022年俄烏戰爭、美國升息、2023年以哈戰爭,全球經濟面臨快速變遷,當前的全球經濟走勢已完全脫離過往經濟學者所熟知且可預測的軌道,以致百大集團營運受到外部環境影響時承受的高風險也越來越高。
百大集團加速撤出中國
他們提出一項觀察重點,就是百大集團加速移轉大陸供應鏈至第三國家地區,對中國大陸投資策略已產生新的變化。CRIF說,百大集團自2016年首次對中國大陸(含港澳)投資家數減少38家之後,2018年、2020年又各自減少5家及68家,2023年則為第四次減少投資家數,且由2022年的2,618家,下降至2,536家,投資家數大減82家,創下對中國大陸(含港澳)單一年度減少投資家數的新高。另外,百大集團還出現國內投資趨緩、海外投資大舉提高等狀況。
建議與中國產業保持距離
CRIF建議,未來百大集團要思考三個關鍵議題。首先,當前還是要與中國產業保持適當距離。在美中對抗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下,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圍堵範圍只會日益擴大,即使尚未受到限制的科技產品,也需要未雨綢繆,以應對未來可能變化。
第二,CRIF說,建立更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特別是台灣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不均衡,因此台灣需要強化半導體相關產業的自製率,如減少仰賴日本的化學品,並促進工具機、電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的自主化。
另外,台積電已經在北美、日本、歐洲建立全球晶圓代工代工生產基地,如何保持台積電與供應鏈紮根在台灣,將是保護台灣半導體發展及本土供應鏈生存的關鍵。
第三,CRIF說,為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百大集團必須成為「AI產業應用的全球領頭羊」,才能維持台灣在各產業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並呼籲政府將產業AI化當成優先考慮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