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形」的 食品加工助劑

您知道有多少種未被標註在成分表的化學添加劑,在製作過程中被放入食品中?(123RF)
您知道有多少種未被標註在成分表的化學添加劑,在製作過程中被放入食品中?(123RF)

文/記者李路明

加工食品成分標籤裡那些看不懂的化學名稱已經夠讓人忐忑不安了,但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一些添加劑從來不列在外包裝的成分標籤上。這類「隱形」的添加劑被稱為「加工助劑」。

「加工助劑」功效多樣。比如,用來浸泡清洗食材、過濾酒水或果汁使其變澄清、使麵包更鬆軟有彈性,或幫助機器潤滑、食物脫模用,但在最終成品中,它們被消耗、轉化或者以某種方式除去而檢測不到。

標籤裡那些看不懂的化學名稱已經夠讓人忐忑不安了,但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一些添加劑從來不列在外包裝的成分標籤上。(宋碧龍/大紀元)標籤裡那些看不懂的化學名稱已經夠讓人忐忑不安了,但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一些添加劑從來不列在外包裝的成分標籤上。(宋碧龍/大紀元)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言人告訴《大紀元時報》記者,加工助劑包括: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但隨後被去除的物質,或以微不足道含量存在,並不發揮作用的物質。常見加工助劑有澄清劑、混濁劑、催化劑、絮凝劑、助濾劑、結晶抑制劑等。 

「人們可能會擔心……天哪,它正在進入我的食物,而且沒有被加入標籤。」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系食安推廣專家馬丁·巴克納維奇(Martin Bucknavage)接受《大紀元時報》郵件採訪時表示,「不需要過度擔憂一切」、「添加這些物質的量通常很少。」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食品加工師提姆·鮑澤(Tim Bowser)也向《大紀元時報》提到:「和添加劑不同,加工助劑的性質決定了它『沒有那種作弊的能力』,也不太容易成為欺騙和摻假的手段。」

但隨著檢測技術不斷發展,加工助劑安全性被不斷評估,使用規定可能會調整,「某些東西可能會從普遍認為的安全清單中刪除」。

果汁中的「重金屬」

「矽藻土」和「膨潤土」通常被用於過濾酒水飲料中的懸浮物質,使液體變清澈穩定。矽藻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膨潤土是具有吸附力的黏土。它們都是被開採的礦物,「它們含有大量金屬元素,包括重金屬。」FDA營養科學家班傑明·W·雷丹(Benjamin W. Redan)在他的研究中寫道。

研究顯示,矽藻土使蘋果汁中「砷」含量最高可增加近5倍(從4.7μg/L可上升至最高27μg/L,增加4.7倍);加入膨潤土,蘋果汁中「釩」含量從3μg/kg上升至最高200μg/kg。雖然未達毒性標準,但是升高幅度驚人。

低咖啡因背後的陰影

「低咖啡因咖啡」常用加工助劑叫「二氯甲烷」,可將咖啡豆進行脫咖啡因處理。二氯甲烷被人體吸收代謝會產生甲醛,被認為是一種危險品,在動物模型中,二氯甲烷除表現出肝臟毒性以及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還有致癌可能。FDA規定,食品中二氯甲烷殘留濃度不得超過10ppm(10mg/kg或10,000μg/kg)。

低咖啡因咖啡常用「二氯甲烷」做為加工助劑,但可能有致癌風險。(123RF)低咖啡因咖啡常用「二氯甲烷」做為加工助劑,但可能有致癌風險。(123RF)

低因咖啡是很多敏感群體(孕婦、心血管疾病、神經性疾病患者)常選擇的品項。消費者權益機構「Clean Lable Project」,2022年對17種低咖啡因商品進行盲測,結果顯示雖然所有產品的含量都低於FDA標準,但有一項產品的二氯甲烷含量達8,931μg/kg,接近上限值。此外,還有兩個產品的殘留量在3,500~4,000μg/kg。

「如果一種物質被認為是危險的,那麼無論殘留多少,也不能改變它是危險產品的本質。」鮑澤表示。

萃取植物油的「己烷」

90%的植物油是通過加工助劑萃取。過去傳統使用機械壓榨種子的方法,出油率為60~80%,而化學溶劑萃取出油率接近100%。

食用油製造業普遍使用「己烷」作溶劑。長期接觸會導致神經損傷。(123RF)食用油製造業普遍使用「己烷」作溶劑。長期接觸會導致神經損傷。(123RF)

食用油製造業普遍使用「己烷」 作為溶劑。它具有極強揮發性,短期接觸會引起刺激、頭暈、噁心等反應,而長期接觸會導致神經損傷。

植物種子(油菜籽、葵花籽、棉籽等)經打碎、壓製後,被浸泡在己烷中。由於「相似相融」原理,種子脂質釋放,而己烷在隨後被蒸發。不只植物油,己烷還參與香料、色素或其他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將人體「每天每公斤體重接觸0.06毫克(mg/kg/d)己烷」作為上限參考值。以70公斤體重為例,上限參考值約是每天最多4.2毫克。 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建議每日允許曝露量 (PDE) 為0.058毫克/公斤體重/天,和EPA相似。

此外,不同國家對食用油己烷殘留規定不盡相同,比如歐盟標準是1mg/kg,中國是10mg/kg。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植物油己烷殘存量超過歐盟標準。

然而,美國FDA目前對己烷在食用油產品中的殘留量沒有相關規定。FDA發言人對《大紀元時報》表示,「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如果可檢測到(己烷)添加到食品中,任何殘留量都將非常低。」

己烷萃取存有疑慮,一些加工商致力於選擇更健康的萃取方法,例如,水輔助酶萃取、溶劑萃取(從柑橘皮、樹油中提取的溶劑),使用更高出油率的機械壓榨。但,這些方式還未成為主流。

食品常見加工助劑:酶

還有一大類加工助劑,就是「酶」。麵包烘焙產品最常用到酶,作用包括,分解澱粉成糖,加速發酵,使麵包更蓬鬆、柔軟和易成型、降低水分,延長麵包保存期等。和其他添加助劑相比,酶作為加工助劑,目前沒有風險方面的研究發現。

「我們每天都會在食物中吃到酶。」巴克納維奇說。新鮮蔬果就含有酶,存在於食物中的酶,會被身體分解。

「它(酶)不是什麼有害的東西。 」鮑澤解釋:「在加工和加熱過程中,這些酶會被煮熟或者失去活性。將這些酶列在成分標籤上,沒有意義,甚至是不太恰當的。因為它們已經不存在了。

市售果汁為了更高出汁率,會添加酶幫助分解。(123RF)市售果汁為了更高出汁率,會添加酶幫助分解。(123RF)

以果汁為例。酶可幫助提取水果裡的果汁,酶可促使水果「液化」,果汁出汁率達自身重量的90%以上。例如,纖維素酶、果膠酶和澱粉酶,可分解水果細胞壁,分解果膠,釋放更多汁液和糖分。「它們在過程中被消耗和轉化,最終不寫在成分標籤中。

再比如,牛奶加入「乳糖酶」變成低乳糖牛奶,加入「凝乳酶」會變成奶酪。還有烘焙模具表面塗「棕櫚蠟」幫助蛋糕脫模;瓶裝醬汁封瓶時加入「氮氣」促氧氣排出,防止產品變質。

找尋更安全的加工助劑

鮑澤說,食品製造商通過加工助劑濫用或造假而牟利的可能性小。「從邏輯來看,這些化學物質通常很昂貴。」「例如,酶的成本,以每克計算,比食品高100~1,000倍。」巴克納維奇說。因此,加工商不希望超量或無目的使用。

加工助劑添加太多反而會帶來麻煩:「這有點像做煎蛋,一層薄薄的油,覆蓋平底鍋就足矣,倒太多油,反而煎不出漂亮又適口的美味。」巴克納維奇說。「至少據我所知,沒有濫用加工助劑的歷史。」 但他也承認:「爭議是有的。」

不過,也許有更安全、傳統的方式可替代這些加工助劑,「他們真的應該考慮選擇水來提取。水真的很安全。」鮑澤說,市場上已有這類產品。而這樣做對生產低因咖啡企業來說,不一定會帶來經濟損失,因為消費者會積極選購安全的產品,從而使公司收益增加。◇

延伸閱讀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四年來首次
2024年09月19日 | 3個月前
真主黨對講機爆炸 增20死
2024年09月19日 | 3個月前
以色列防長:戰爭進入「新階段」
2024年09月19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