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晒雨淋1600年 印度德里鐵柱不生鏽

印度德里鐵柱資料照。(Archive Photos/Getty Images)
印度德里鐵柱資料照。(Archive Photos/Getty Images)

文/記者張婷

印度德里鐵柱在風雨中矗立1,600年,卻沒有生鏽跡象,古人高超的製鐵工藝令人嘖嘖稱奇。而這含鐵量近100%的傑作,出自何人之手?哪年打造?也一直是考古學家和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印度德里古達明納塔(Qutb Minar)建築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錄。來到該建築群的全能伊斯蘭清真寺(Quwwat-ul-Islam Mosque)庭院,會立刻發現一根高7.2公尺、直徑41公分、重6噸的鐵柱,這就是全球知名的「德里鐵柱」。

鐵柱含鐵99.72% 比現代碳鐵優

鐵柱的頂部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它的歷史甚至比古達明納塔建築群還要悠久。美國研究員羅萊特(John Rowlett)在著作中寫道,德里鐵柱比世界上已知最大、有能力製造它的鑄造廠還早400年。

英國冶金學家羅伯特‧哈德費爾德(Robert Hadfield)曾對德里鐵柱的成分做了詳盡研究,發現含鐵量高達99.72%。

印度德里古達明納塔(Qutb Minar)建築群。(123RF)印度德里古達明納塔(Qutb Minar)建築群。(123RF)

含鐵量如此高的鐵柱經歷上千年日晒雨淋,仍然沒有被腐蝕,證明了鑄造者的冶金能力。哈德費爾德表示,「這根鐵柱是完全焠煉、精純的鐵製品。從鐵的純度來看,甚至比現代瑞典的碳鐵還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發文稱,令人驚歎的是,這根鐵柱經歷歲月和惡劣環境的考驗,包括印度首都地區高溫和日益嚴重的汙染,現在仍保持剛被鑄造出來的狀態。

藉鐵柱技術 開發可持續材料

文物保護建築師兼遺產專家普拉格亞·納加爾(Pragya Nagar)告訴CNN,多年來鐵柱的保存情況非常出色。考慮到金屬提取等工藝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如果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這根鐵柱的製作技術,而不僅是承認其古老的起源,「我們可能會發現利用類似方法,開發可持續材料替代品的途徑。」

德里鐵柱一說追溯到笈多王朝,或認為可能是史前文明產物。(公有領域)德里鐵柱一說追溯到笈多王朝,或認為可能是史前文明產物。(公有領域)

她強調,談到歷史文物,人們不要只是簡單的認為,它們只需要保護和讚賞,而是要把它們看作獲取傳統知識的寶庫。

抗腐蝕薄膜 千年不生鏽

除非像巴黎艾菲爾鐵塔塗上特殊油漆保護,暴露在空氣或溼氣中的鐵和鐵合金結構,通常會隨著時間推移氧化、生鏽。印度理工學院(IIT)專家近期針對德里鐵柱不會生鏽做了研究,並在《當代科學》(Current Science)雜誌公布研究結果。

他們發現,德里鐵柱主要由鍛鐵(熟鐵)製成,含有磷成分,且古代工匠還使用了「鍛焊 」(forge-welding)技術,意味著他們對鐵進行加熱和錘擊,使磷含量保持不變,這項技術現代已不常見。

報告作者、考古冶金學家巴拉蘇布拉馬尼亞姆(R. Balasubramaniam)表示,研究人員在鐵柱的表面發現了一層非常薄的「misawite」保護膜。這是一種鐵、氧和氫的化合物。這層保護膜保護鐵柱不被鏽蝕。印度理工學院專家認為,這層抗腐蝕薄膜生成與鐵柱含磷成分有關。

歷史記載也證明這根神祕鐵柱的耐久性,其中包括18世紀發生的事件,據說,當時對這根鐵柱發射的炮彈未能將其擊斷,顯示這項古老傑作強度驚人。

德里鐵柱頂端細節。(Dennis Jarvis/維基)德里鐵柱頂端細節。(Dennis Jarvis/維基)

根據傳說,如果背靠這根鐵柱站立,雙手環抱石柱,確保十指相碰,願望就會實現。這一傳說賦予鐵柱歷史價值之外的精神意義。

鑄造年代未知 起源神祕成謎

為了減少人類對鐵柱造成不良影響,印度考古調查局(ASI)在鐵柱周圍設置柵欄。

科學家到現在仍無法得知德里鐵柱的具體鑄造年代,它的起源也一直籠罩在神祕中。一說追溯到笈多王朝(Gupta Empire),特別是在4世紀和5世紀左右的旃陀羅笈多二世(Chandragupta II)統治時期。但也有看法認為,鐵柱可能是史前文明產物。

柱頂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張婷/攝影)柱頂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張婷/攝影)

德里鐵柱上有一段古老的梵語銘文,「他似乎厭倦了,就放棄了這個世界,以實際形態去了另一個世界,一個透過他的功績和功德贏得的地方。雖然他離開了(這塵俗世界),但他的美名將永遠在大地上傳頌。」◇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