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現雜音 學者:中國運用RCEP建立「去美供應鏈」
中經院8日舉辦中國大陸政經情勢研討會,學者指出,中國經濟近期出現雜音,不但內需支撐力道疲弱、中國地方債能衍生本土金融危機,讓市場保守投資或轉移供應鏈;目前中國運用RCEP建立「去美供應鏈」機制,並針對通訊、綠能等多項領域延伸紅色供應鏈觸手。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創院院長梁國源指出,近年中國經濟發展出現雜音,主要有三大面向,首先是從2022年疫情解封後,中國出口開始持續負成長,這是一項警訊。
第二,中國房市低迷不振,除了房市本身供需失衡、房企財務問題嚴重外,民眾對經濟前景存疑削弱買房動機,導致房價也難以回揚的惡性循環;第三,中國雖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實質人均GDP水準不高,顯見仍未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美中貿易戰及科技競局持續延燒,經濟制裁與禁運已成為雙方互相角逐的手段。梁國源說,美國在國家重要關鍵技術上開始脫鉤,是否進一步擴及到其他產業,仍有待觀察,但現階段已出現新冷戰局勢的端倪。他也提醒,中國經濟發展關鍵在於「政治的干擾程度」。
中經院大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孟俊表示,以往扮演中國內需主要支撐力道的消費與投資,在今年上半年都呈現疲軟狀態。他認為,這與中國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還有對房地產、科技業長期的監管有關,導致內需疲弱造成經濟的「疤痕效應」。
劉孟俊指出,中國地方債風險衍生的本土金融問題,例如近年發生銀行擠兌、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等都是外界關注中國市場的重點;中國失業率今年6月創下新高,來到21.3%,儘管中國禁止公布該數據,但他坦言,失業率現在可能超過30%,未來中國經濟表現恐雪上加霜。
針對東協國家,劉孟俊說,中國正在運用RCEP建立「去美供應鏈」機制,不但遼寧、廣西、浙江、山東、雲南、河北等自貿試驗區,陸續宣布建立RCEP合作示範區,包括山東、福建、廣西、浙江、雲南、吉林、上海及重慶等地,均提出對接RCEP的地方政策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先後遴選16家現代產業鏈的「鏈長」企業,意即以國有企業作為產業鏈維護者。
北京雖未公布這些紅色供應鏈的領頭企業,劉孟俊表示,經多方資訊推估,包括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聚焦的綠色能源、中國移動的行動資訊、中國中車的軌道交通裝備、中石化的氫能、華潤集團的中醫藥、用技術集團的工業母機,以及中國中化控股集團的種業等16家被認為是中國「鏈長」名單,國內廠商應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