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供應鏈重組 柯文哲力推經濟安全保障法
歷經中美貿易戰、全球疫情之後,供應鏈重組腳步並未停歇,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29日發表財經政見指出,將力推《經濟安全保障法》上路,聚焦保護尖端技術及防止國家經濟安全的專利外流。他說,ICT產業要持續深耕、向外擴張,傳統產業也要升級。
柯文哲提出的《經濟安全保障法》,內容主要包括重要物資穩定供給、確保核心基礎建設穩定提供服務、開發與保護尖端重要技術,以及防止與國家經濟安全相關的專利外流。
針對臺灣產業面向,柯文哲認為,ICT產業是臺灣優勢,占GDP超過2成,必須要持續深耕,透過「以大帶小」,帶動傳統產業升級與中小企業轉型,未來ICT可以連結生物科技,較有國際競爭力。他說,臺灣也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也要發展AI、IoT產業。
柯文哲表示,台積電一個新竹園區的耗電量,相當於臺北市250萬人口的總耗電量,因此他對待核能的態度已逐步轉變,2025非核家園是意識型態並非科學。他說,核一拆一半恐怕很難延役,但是核二、核三一定要延役,至於核四需要專家意見是否重啟。
柯文哲指出,臺灣也需要建構智慧電網,全臺斥資至少要5千億元,甚至如果家家戶戶都有智慧電表,只要尖峰用電提高收費、執行差別管控,很多問題就能解決,但要完成需要數年時間。
臺灣面對企業缺工挑戰,柯文哲主張開放外勞來解決,但目前臺灣有超過8萬名外勞未持有身分證,可能不只內政問題還涉及國安,因此有設置針對外勞的職聘中心的必要。
此外,柯文哲說,臺灣人口快速老化的程度,與韓國情況相似,但沒有其他國家經驗參考,未來臺灣應走向「人才紅利」,著重培養高附加價值產業人才,並鼓勵臺灣「狀世代」重返職場工作。他說,臺灣明明缺工卻仍然低薪,這是獨有的特殊現象,應該思考解決對策。
在教育上,柯文哲表示,應改課綱強調家庭的重要,才能有效提高生育率,尤其50年前人更窮還是多生,這已觸及文化層面的問題;另臺灣沒有入圍全球前500大學,也讓新創產業很難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