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紀錄片拍到被立條款 李惠仁:很荒謬

李惠仁的作品包括《睜開左眼》、《不能戳的秘密1~3》、《寄居蟹的諾亞 方舟》、《蘋果的滋味》、《邁向權力之路》、《上學去》等。(記者徐翠玲/攝影)
李惠仁的作品包括《睜開左眼》、《不能戳的秘密1~3》、《寄居蟹的諾亞 方舟》、《蘋果的滋味》、《邁向權力之路》、《上學去》等。(記者徐翠玲/攝影)

文/記者徐翠玲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不能戳的秘密》系列作品,揭穿農委會(現為農業部)官員用謊言掩飾禽流感、狂犬病疫情等,立法院因此通過《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修正案,訂定「李惠仁條款」,他揶揄道,「拍紀錄片拍到被訂一個條款,算是與有榮焉嗎?這很荒謬。」

李惠仁當了15年社會記者,2008年40歲那一年,毅然辭掉媒體工作,轉而成為獨立記者與獨立導演。他於2009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睜開左眼》,描繪電視臺如何產製業配節目。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記者徐翠玲/攝影)紀錄片導演李惠仁。(李惠仁提供)

李惠仁在「【媒度Salon】媒體x紀錄片」座談會中提到,業配新聞所有的畫面,所有的受訪者都是假的,受訪者很多時候是電視臺安排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看到這部片子說,原來業配新聞是這樣做出來,他覺得非常驚訝。

李惠仁自己也做過業配新聞,他不諱言當時他最喜歡去跑業配新聞,只要拿攝影機出去走一走,隨便拍一點東西,也不用發新聞,最多就剪個一分鐘畫面當片尾,就可以開心過一個下午。

李惠仁過去在某家媒體工作時的主管攝影組長小廖,因為調到業務區,被迫去跑業配新聞,小廖說他知道自己在墮落,所以他常常勉勵自己,「你可以墮落,但,你要知道自己是墮落,而不是,沾沾自喜的。」

這句話讓李惠仁感觸很深。2012年7月25日學生到NCC抗議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衍生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引爆反媒體壟斷運動。李惠仁回憶道,在反媒體壟斷一場記者會上,中天的記者不斷跳針的問時任中研院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國昌,「你讓中研院蒙羞,你要不要道歉?」

記者會結束後,李惠仁跟那位因為《不能戳的秘密》採訪過他的記者打招呼說,「哎,你辛苦了」,沒想到記者竟然回答,「我今天是代班的,我出門的時候我還有做功課,否則我沒有辦法一直問、一直問。」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認為,很多人誤以為平衡報導就是正確的報導,其實不一定。(記者徐翠玲/攝影)紀錄片導演李惠仁認為,很多人誤以為平衡報導就是正確的報導,其實不一定。(李惠仁提供)

李惠仁當時看到那位記者,不知道自己是墮落的,卻還沾沾自喜。後來隔沒有多久,那位記者跳槽到立場不同的媒體,他所做的新聞報導竟然來個180度大轉變。

「電視臺記者剛入行薪資不高,所以很多記者要靠跳槽去加薪。」李惠仁說,這些記者在不同的臺裡,知道應該如何做新聞來迎合長官。這讓他覺得很痛心,也很難過,為什麼媒體環境會變成這個樣子。

官僚謊言 噓,不能戳的秘密

《睜開左眼》之後,2011年李惠仁推出《不能戳的秘密1:政府病毒》。他表示,《不能戳的秘密1》調查(2006~2011年)禽流感病毒,因為政府的不作為,已從低病原變成高病原。他採取很多方式,包括找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範,辨識官員是否曲解條文、撿死雞解剖做核酸檢測(PCR)等,後來農委會被逼不得不承認。

李惠仁在《不能戳的秘密1》片中指出,雖然他們利用全世界採認的分子檢驗科技,檢驗出4個鹼性胺基酸,然而卻依舊無法公布結果,原因是他沒辦法進行只有在家衛所第三實驗室才能進行的動物試驗,少了這項掌握在官方的實驗,官僚系統絕對可以任意曲解他們的檢體報告。

他提到,記者與官員在知識上有落差時,很容易被官員欺騙。他跟農委會第一次交手,就發現他們很喜歡曲解OIE規範原文。因為官員知道記者要做平衡報導,他就講一段記者聽不懂,99%的觀眾也聽不懂的話,其實就是在欺騙,「官員的謊言就跟病毒一樣,它會不斷的被複製。」

李惠仁在某電視臺的老同事與媽媽看完《不能戳的秘密1》之後,他媽媽說,惠仁這樣擋人財路,不知道有什麼危險,叫他不要再拍了。李惠仁接到這位老同事的電話,決定拍《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2013年),繼續戳破官僚謊言。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作品包括《不能戳的祕密》1~3、《瓶果的資位》等。(記者徐翠玲/攝影)紀錄片導演李惠仁,作品包括《不能戳的祕密》1~3、《瓶果的資位》等。(李惠仁提供)
李惠仁在拍《不能戳的秘密》過程中做了一件事情,到中南部找死雞,找到之後,在耶誕節寄了一隻死雞給農委會主委、一隻給防檢局長、一隻給國家實驗室所長,還有另外一隻送驗。檢驗結果出來後,立即打電話給農委會主委還做了電話錄音,日後都成為紀錄片重要的素材。

李惠仁坦承,很多官員看到《不能戳的秘密》1與2內容,有很多電話錄音,他們說,以後看到09XXXXXXXX這個電話不要接,因為那是李惠仁,他會電話錄音,做成紀錄片放在網路上都不下架。

立法院2014年通過俗稱「李惠仁條款」的《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修正案,明定「除特定公家機關,任何人不得公開疫情」。李惠仁表示,條款1.0,如果有人去撿死雞、死鴨解剖,然後公布結果要罰50萬;2019年非洲豬瘟,很多人散布非洲豬瘟的消息,李惠仁條款1.0修正成2.0,「故意散播有關動物傳染病之謠言或不實訊息」最高罰100萬。

《不能戳的秘密1》拍完後,李惠仁希望在電視臺播出,但都被拒絕,理由是它們都有農委會的業配,不適合。後來《蘋果動新聞》的負責人打電話請求授權播映,上架後,李惠仁說,這部片子有200多萬點擊率,是《動新聞》有史以來最長的影片,將近70分鐘。

文情並茂的信 准拍《蘋果的滋味》

《蘋果的滋味》2015年首播,李惠仁表示,為了拍這部片子,他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信給《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說,《蘋果日報》在臺灣,引起媒體生態很大的改變,是臺灣的新聞圈裡很重要的一頁。他還做好準備,萬一黎智英不讓他拍,他會用偷拍跟動訊的方式,來做《蘋果的滋味》。

前臺灣《蘋果日報》行政總裁葉一堅找李惠仁去聊聊。葉一堅說,「給你拍也不是不行。但是你應該不會罵我們吧。」李惠仁想都沒想就回答,「我一定會罵你們,我如果沒有罵你們,你們一定很看不起我。」葉一堅哈哈大笑,就讓李惠仁進《蘋果日報》採訪報導。

李惠仁目前打算拍《蘋果的滋味2》,因為《蘋果日報》已經被清算,唯一的香火慈善基金會還在《蘋果日報》那棟大樓裡,另一部分是香港現在的困境,很多人都離開香港到英國去了,所以這個計畫可能會跑很多地方。

李惠仁表示,當時會拍《蘋果》,是想用紀錄片去記錄,可是意外的目前全世界,就他手上有最多的《蘋果》資料。香港現在很慘,黎智英的官司等,沒有人敢談,隨便談都會扣上《港區國安法》的帽子,所以香港是不可能拍的,反而是他在臺灣有可能。

平衡報導 不一定正確

「平衡報導是一種文體」,李惠仁指出,很多人誤以為平衡報導就是正確的報導,其實不一定。平衡報導是現在主流,充分去表達兩造、兩邊的看法,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就是盡量做到平衡,現在很多記者把它奉為圭臬。

李惠仁說,但有一些記者與消息來源,可能有知識上的落差,比如說《不能戳的秘密》裡面,官員講一個聽不懂、很深奧的東西,記者沒有辦法判斷到底他講的是真或假,記者就拿來引用,也認為報導完成了,「可是很多時候是他騙你,他刻意去曲解一個文字。」如果沒有知識上的落差,就可以當場說,根本不是這樣解釋,這是惡意欺騙。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說,記者與官員在知識上有落差時,很容易被官員欺騙。(記者徐翠玲/攝影)紀錄片導演李惠仁說,記者與官員在知識上有落差時,很容易被官員欺騙。(李惠仁提供)

李惠仁提到,兩造的說法有時候是看到兩個不同的面向,觀點會不一樣,以電影《硫磺島戰役》為例,那部電影拍了日軍與美軍兩個觀點,完全不一樣,當然在史觀裡也會不一樣。

「但是知識落差部分,我們看到有權勢的人或官員,試著想要欺騙你的時候,他就會用這種方式來騙你,我自己當記者常常遇到,這也是為什麼要做調查報導,你就能戳破他們的謊言。」李惠仁說。

針對有時迫於截稿時間,根本沒辦法查證,李惠仁表示,查證的確很困難,但為什麼要趕著出稿呢?如果是長官要求,長官要檢討,如果錯了,長官要扛嗎?或者是要趕快去做修正,每個人都有可能會做錯新聞,但是修正是重要的,事後也要道歉。◇

延伸閱讀
柴靜新片談恐攻 預告遭封殺
2023年08月16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