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零數據 醫提兩方式防範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中共宣布自1月8日起全面解除邊境管制,等同邊境大解封,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月1日起針對中國4個直航航班進行入境唾液PCR篩檢。不過,國內醫師認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邊境純用症狀檢測,效果可能非常差,會帶來「錯誤的安全感」,建議採取「延緩境外移入傳播」及「監測潛在的亞變體部分」方式防範。

中國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嚴峻,近日卻不再公布確診相關數字,並宣布自1月8日全面解除邊境管制,等同邊境大解封,各國如臨大敵,紛紛宣布邊境檢疫加嚴措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在社群發文說明,現在中國有一場人道災難,在沒有為足夠高風險人群接種下,轉變為放任自流、放棄措施,且政策轉彎應要漸進式,雖然最終要開放,但這樣略嫌粗暴。

姜冠宇說,特別讓各國如臨大敵的是,中共的「零的領域」政策,不是清零,而是停止報告感染、住院和死亡病例的零數據,這才是讓各國嚇到要對他們邊境核酸檢測全開的原因。

姜冠宇直言,感染不報告是沒有關係,因為太多無症狀不好監測,但是住院、死亡這種有效的指標不報,這會無法精準預測來者善不善,這次在數億人口社區的爆發,可能會在全球產生影響。

姜冠宇解釋,BF.7正在中國的社區裡傳播,雖然也是亞變體,但它比在世界大多傳播的變體,落後大約3段進化步驟,因此有些專家討論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的擔憂,像是會不會出現另一種新變體,讓西方國家「雙價效力更低」,然而,就像重症和死亡一樣,「零的領域」也不會有序列報告,換句話說,無法掌握來自「零的領域」幾個月內的劇烈變化。

此外,姜冠宇談到,另據WHO近期公布的一項報告指出,「症狀監測對於邊境防疫可能無效」,也就是說,若邊境純用量體溫等方式,進行症狀檢測,效果可能非常差,甚至會帶來「錯誤的安全感」。

對於應該如何應對呢?姜冠宇指出,以美國為例,則是採取「延緩」及「監測」兩種做法。

在延緩境外移入傳播部分,能從「什麼都不做」到「禁止所有旅行」的範圍內,美國選擇了中間,美國也宣布從2023年1月5日開始,「零的領域」旅客被要求出發前48小時內檢測。

不過,姜冠宇說,雖然各航空公司正在做準備,但是如果該國度內早已經失控,這可能無濟於事,因為旅行前48小時內測試,只會減少10%的傳播。

另在監測潛在的亞變體部分,姜冠宇說,鑑於某國正在零數據狀態,加強對「零的領域」旅行史的序列監測是值得的,但有許多專家認為,應該進一步擴大檢測能力,其中,對飛機廢水進行檢測會更有優勢,反觀臺灣機場,或許也可以考慮廢水檢測措施。◇

延伸閱讀
明年元旦起 外籍人士確診需自費
2022年12月05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