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無人機管理 民航局推射頻識別
隨著無人機發展越來越普遍,影響飛安、干擾機場、墜落擾民等隱憂也跟著出現,根據統計,今年就發生7起無人機干擾事件,影響了38架次、3,339旅客遭延誤,為提升飛航安全,交通部民用航空局20日召開「遙控無人機交通管理研討會」,將逐步導入推行射頻識別(Remote ID),加強無人機管理。
民航局長林國顯表示,無人機的特性與傳統航空器不同,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起飛,這個特性使得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地方政府共同協助管理400呎以下的空域。而過往民航局與地方政府的交流較少,因此藉由此次研討會,除了與產、官、學、研做交流之外,也邀請到許多地方政府代表,盼未來互動能越來越密切。
航站管理小組簡任技正李世大指出,無人機干擾機場事件國內、外都有案例,今年10月28日臺中機場發生無人機干擾,暫停航班起降作業,延誤國內航班1班次,影響旅客計70人。同時間在臺中沙鹿地區舉辦選舉造勢活動,亦受到無人機干擾。
李世大說,機場無人機防制措施最高原則為「優先保護航空器安全」,因此若有無人機影響,在異常事件排除前,會把在空中之航機引導迴避並暫停機場航班起降,雖會造成旅客不便,卻是確保民航機安全的作法。
為提升飛航安全,規範無人機的安全操作與安全規則就十分重要,林國顯指出,民航局早已在《民航法》的無人機專章裡埋下種子,只要民航局公告,即可規範一定重量以上的無人機,必須在一定期間內裝置REMOTE ID。
林國顯說明,Remote ID就像電子車牌一樣,目前合法的無人機都有編號,但是還是會有拼裝車、不掛車牌等違法現象。所以有些人開始意識到,如果周邊有無人機在飛,是不是應該有可以查詢的工具,看他是否合法,主管機關在相關單位也可以藉由Remote ID,來知道他可能是不是經過申請許可活動,這樣對於安全跟疑慮上會比較有保障。
林國顯表示,目前美國、日本都已經發展電子辨識系統,臺灣也會逐步導入相關制度,建立能辨識無人機ID的方法,對空域安全比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