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 學者:但仍不及美國
由師大東亞學系、國家圖書館、中共研究雜誌社、展望與探索雜誌社7日舉辦「中共二十大與區域安全」學術研討會,並邀請政大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中共早有「東升西降」一說,邱坤玄表示,從十八大到十九大的報告中都隱含「東升西降」的說法;目前東是在升,西是在降,但西的力量仍大於東。
疫情後增添了變數,他指出,在疫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新時代的外交正面收益確實較明顯,但《港版國安法》的實施、疫情的爆發,尤其是俄烏戰爭後,為其增添更大的變數,使內外政策互動與全球治理更複雜。
他認為,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越加強力制衡的壓力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俄羅斯、開發中國家的關係更密切,社會主義色彩更鮮明,更加「敢於鬥爭」。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21年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是美國的76%,估計到2023年中國的GDP將達到美國的80%。他指出,依據權利移轉論的觀點,此時是崛起強權最可能挑戰現有霸權的時刻,但過去500年來,16次的權利移轉,有12次發生戰爭。
他認為,關鍵在於中共的意圖,如何引導或形塑中共的意圖,是當前國際政治最主要的課題。
對於美中衝突原因,邱坤玄指出,北京認為,只有經過長期鬥爭,才能說服美國人與中國共存;華盛頓認為,必須遏制中共的力量和影響力,以捍衛美國的主導地位。
習近平領導地位 仍很穩定
對於中共二十大議題,師大東亞學系副教授邵軒磊研究習近平是否有權力下降跡象,因此蒐集了官媒《人民日報》在2022年1月到6月的所有新聞,並使用文字探勘的方式。
研究發現,就《人民日報》在2022年1月到6月的1萬2,345則新聞來看,「習近平」名字出現的頻率(1,151次)相對於其他政要可說是「斷崖式增量」。相對於其他中常委,就連歷任領導人也都差距甚大。若以官媒中習近平的領導地位來看,可說是穩居第一。
對於為何用《人民日報》來做文字探勘,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表示,《人民日報》是中宣部直接管理的報刊,面對大眾有鞏固統治正當性的功能。
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蔡文軒則指出,整體而言,習近平可能面臨一些挑戰,但不會太影響其權力,習透過宣傳等方式,使他在黨內地位相當穩固。即便政治菁英或社會有個別聲音,可能無法對其造成根本性的挑戰。
他認為,或許習近平能在二十大後繼續掌權,但留在中國政治的問題,如:接班人繼承機制的建立,以及領導機制的制度化,可能才是考驗後習時期,中國是否維持穩定,以及亞太區域安全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