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資訊戰攻防 專家:中方企圖在6G世代彎道超車

專家表示,未來的6G、AI領域,中國的科技廠仍會面臨被美國管制的困境,而中方也肯定會轉為檯面下,以繞道方式取得晶片。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專家表示,未來的6G、AI領域,中國的科技廠仍會面臨被美國管制的困境,而中方也肯定會轉為檯面下,以繞道方式取得晶片。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

隨著美中緊張關係升溫,美國政府擬進一步阻擋陸企取得美國技術。不過專家警告,中國科技廠雖然被美國封鎖「先進製程」(10奈米以下)晶片的取得管道,但下一代6G領域重要技術中企早已布局多年,且用到的次世代晶片僅「成熟製程」就可以,這就是中共彎道超車的布局之一。

美中科技戰自川普政府任內開打,至今持續多年仍不斷升溫,美方近期接連傳出計劃擴大圍堵中國,不僅將把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自原先的10奈米以下製程,擴大至14奈米以下;管制對象也從晶圓代工廠,擴及記憶體廠。

此外,美國還準備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納入管制項目。由於EDA軟體是晶片設計的關鍵工具,一旦美國實施禁令,中國晶片設計產業勢必會遭受嚴重衝擊。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坦言,美中半導體的攻防,牽動整個國際局勢的轉變,也將對整條產業鏈造成衝擊,從稀土原料、材料、設備、關鍵零組件,一直到製造、設計、封裝、測試,再到使用者手裡的資通訊科技(ICT)產品,未來都會面臨地緣政治的影響。

他表示,目前美中半導體的攻防仍然聚焦在亞洲地區,而歐洲地區除了荷蘭的EUV(極紫外光曝光機)大廠艾司摩爾(ASML)之外,其他國家都還沒被拉進戰場,這也是美國管制中國半導體的破口,所以美中未來勢必還會有更多攻防。

他進一步表示,美國不只管制EUV極紫外光機,現在包括市占率逾5成的蝕刻設備龍頭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市占率也逾5成的檢測設備龍頭科磊(KLA),若要銷售到中國都要經過審查程序,未來甚至美系IC設計工具業者對中國出口都要受到管制。

不僅如此,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8月12日公告,將四項「新興和基礎技術」納入新的出口管制。分別是包含可承受高溫電壓的第四代半導體材料氧化鎵(Ga2O3)和金剛石,以及開發驗證3奈米以下GAAFET(全柵場效應晶體管)架構的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EDA),還有火箭、高超音速系統的增壓燃燒技術(PGC)。

GAAFET結構集成電路的EDA軟體,主要用於設計、分析、優化和驗證集體電路或印刷電路板的性能。作為FinFET的繼任者,GAAFET被視為量產3nm及以下工藝製程的關鍵技術。

楊瑞臨表示,臺積電3奈米仍用FinFET架構,2奈米才會跨進GAA架構,而中國現在只能做到7奈米,所以美國的超前管制,明顯不只是針對中共。他說,由於過去10、20年以來,歐洲許多企業對中態度友善,只要中共肯出大錢就賣,所以美國此舉也是提醒其他盟國,必須即早做出因應。

美國8月9日時通過「晶片法案」,要求接受補助的廠商,未來10年不得前往中國擴大生產比28奈米製程先進的晶片,而且相關管制,也適用於外商在中國建置的半導體廠。此外,美國還計劃邀集臺灣、日本及韓國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預計8月底召開工作會議。

不過面對美國在半導體先進製程的圍堵,中共並未坐以待斃,甚至還計畫要「彎道超車」。楊瑞臨說明,美國在5G時代輸給中國,所以美國科技謀略是鎖定下一代的6G與AI,雖然上層的演算法與應用很關鍵,但底層的通訊晶片與運算晶片也是重中之重,若沒有這些晶片,要發展6G、AI就會跌跌撞撞。

他表示,從目前的發展藍圖來看,各國對6G的看法其實都差不多,不外乎就是更快速、更大容量、超低延遲、同時眾數連接等特點,而且還具備超安全、高信賴、超低功耗、自主性、可擴充性等性質。

他表示,這些6G重要技術相關的半導體,大約在10年以後都會慢慢投入市場,而且所有技術都不需要先進製程,只需要28奈米以下的成熟製程即可,甚至連14奈米可能都不需要。

他以日本的6G發展為例,量子電腦、量子通訊所需晶片,資料中心裡要用到的次世代晶片,甚至6G時代新興的「仿生AI」(Neuromorphic AI,或稱類神經晶片人工智慧運算)等,這些全部都不需要先進製程,「這就是中共希望彎道超車的其中一個方式」。

楊瑞臨表示,過去他常年都會赴歐洲各國進行學術交流,所到之處見到的所有黃種人幾乎都是中國人,發現他們早在2016年時,就把北大、清華等優秀人才投入仿生運算領域,甚至清華還結合了橫跨7個系所的研究計畫,可見得中共有多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反觀當時臺灣的仿生運算都還沒開始發展,美國也明顯落後。

不僅如此,2017年時,中國多所大學與國營企業,還與國際企業合作成立一家瑞士的仿生晶片製商SynSense(時識科技) ,該公司被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評選為,全球仿生運算晶片開發的4家領導廠商之一。

「其實中國與歐洲在很多領域都有長期有合作,而且後面的股東、伙伴都是中國一等一的大學」,楊瑞臨表示,這只是其中之一的例子,其實在科技領域彎道超車、繞到部分,中共真的是不遺餘力。

他坦言,未來的6G、AI領域,中國的科技廠商若要用到先進製程,大概還是會面臨被美國管制的困境,而中方也肯定會轉為檯面下,以繞道方式取得晶片,所以這場由美國代表的自由世界市場陣營,與中國科技廠商之間的攻防戰,短期內應該很難看到結果,仍然要持續關注。

根據SEMI的統計,到2024年底,中國大陸將新建31座晶圓廠,全球最多,超越臺灣的19座,以及美國的12座。雖然中國的這31座新廠多為成熟製程(10奈米以上),對於領導廠商如臺積電、英特爾、三星的先進製程影響不大,但這種「廠海戰術」對於其他成熟製程的廠商,恐將造成巨大的壓力。

延伸閱讀
美中競爭 SK海力士中國擴產無望
2021年11月18日 | 3年前
2020年07月27日 | 4年前
中共黨媒捧習的五句話洩漏真相
2020年07月27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