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投資 經部:將成經濟成長固定驅動力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25日指出,台灣進口化石燃料金額占GDP7%到15%左右,平均占10%;如果使用再生能源,減少進口化石燃料,有助於GDP提升。他預期,從現在起到2050年,台灣每年將逐步減少化石能源進口量,並逐漸增加再生能源投資金額,這將成為台灣經濟成長固定驅動力來源。

曾文生在「2022環境權與公民參與論壇」專題演講提到,台灣如果要達到淨零碳排,製造部門必須從改善製程、能源轉換、發展循環經濟著手。改善製程部分,加熱工具從燃煤變成燒天然氣,或高爐煉鋼廠冶金煤換用氫煉鋼;能源轉換將會非常重要,尤其台灣配合國際供應鏈生產的主要產業,都必須加入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

他強調,循環經濟是接下來非常大的重點,如以半導體製程為例,半導體生產化工製程占很大部分,會用很多化學藥劑、溶劑,如果藥劑在製程中透過純化而不是被燒掉,對能源使用及碳排減少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國內已經有化工廠與台積電等合作,將化學藥劑循環再利用。

能源部門部分,曾文生指出,今年最重要三面向,包含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極大化可再生能源,提升電力系統韌性、提高電力系統效率,以及開創綠色成長。

曾文生表示,能源轉型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正面幫助。台灣進口化石燃料包括原油、燃煤、天然氣,金額占GDP7%到15%左右,最低時是2020年因為疫情大概占GDP4%,平均占GDP10%。假設使用再生能源,減少進口化石能源,少了負向支出後,有助於GDP提升。再生能源是以投資形式展現,所以投資會增加。

他預期,從現在起到2050年,台灣每年會逐步減少化石能源進口量,並逐漸增加再生能源投資金額,這將會變成台灣經濟成長固定的驅動力來源。台灣主力產業現在都被要求使用再生能源,使用再生能源一方面符合國際公約要求,也對國內GDP提升會有正面幫助。

曾文生說,淨零轉型包含國發會提出的淨零路徑,都強調公正轉型,像推動燃油汽車轉向電動車,如果粗暴直接禁止燃油車,很可能對必須使用燃油車謀生的社會大眾造成非常大的衝擊。淨零轉型是維護人權的工作,以能源轉型保護地球之名推動各項工作,必須對利害關係人多加思考,並做好環境及利害關係人衝擊的分析。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