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籲速立法禁止酷刑 外國人收容所納監督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等民間團體24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中央社)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等民間團體24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中央社)

【記者常懷仁、袁世鋼/臺北報導】

聯合國將6月26日訂為「支持酷刑受害者國際日」,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廢死聯盟、永社等民間團體24日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盡速通過「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草案,讓酷刑歸零,而死刑作為一種酷刑也該歸零,民間將嚴格檢視政府是否在2024年落實承諾。

民間團體指出,臺灣政府曾犯下的各種酷刑與殘忍不人道待遇,並沒有因解除戒嚴而消失,包括已於2012年獲判無罪定讞的蘇建和等三人案,其家人都還被糾纏在司法審判中,要去自證沒有受到酷刑,但我國目前沒有協助酷刑受害者的機制。呼籲國家人權委員會盡早完成相關準備工作,以利施行法一旦通過後可順利接軌。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黃嵩立表示,即使動搖國本,執行公務者都不能強加痛苦在人民身上,這是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的鐵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專職律師李明洳指出,目前追究公務員酷刑責任的機制,仍非常疲弱。

台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施逸翔指出,今年5月行政院公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政府承諾將「禁止酷刑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之待遇或處罰公約及其任擇議定書施行法」草案列為優先法案盡速通過,也納入「深化公眾對於人性尊嚴、生命權、反酷刑及禁止非人道處罰、平等不歧視」等人權教育指標性議題。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祕書長邱伊翎表示,臺灣至今仍沒有難民庇護機制,無數被迫遣返或持續躲藏、無法享有基本權利的難民個案,亦屬於不人道待遇,而在「國家酷刑防範機制」(NPM)的監督場域,也應納入外國人收容所這類以行政措施限制人身自由,且容易疏於監督的場所。

國家人權委員會24日表示,全球目前已有172個國家加入批准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我國雖尚未將該公約國內法化,但為使相關法案能夠在立法院審議通過,人權會於2021年即已啟動NPM訪視試行計畫,盼能盡早杜絕不當對待。人權會主委陳菊表示,自2020年8月起,已陸續訪視法務部矯正署、衛生福利部所屬8家兒童及少年矯正、安置機構,總計訪談301人。◇

延伸閱讀
前公安認酷刑虐待新疆維族
2021年10月07日 | 3年前
國際反酷刑日 華人述親身遭遇
2018年06月27日 | 6年前
取消